俄羅斯和烏克蘭一邊在準備談判,一邊繼續互相放血。其中烏克蘭向俄羅斯實施了一個令人目瞪口呆的“蛛網”行動,用無人機突襲了俄羅斯的空軍基地,擊毀或擊傷停放在地方的俄軍飛機,其中很可能包括了一些能用來遠程轟炸、扔原子彈的戰略轟炸機。
這項行動說出來簡直沒有人敢相信,無人機襲擊并不出奇,出奇的是,被襲擊的空軍基地,包括了位于俄羅斯大后方,西伯利亞的Belaya基地。這個基地都到蒙古這邊了,距離烏克蘭四千多公里。
烏克蘭又沒厲害的導彈,無人機通常也飛不了這么遠,這是咋做到的?
他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打通了許許多多的關節,把無人機運入俄羅斯的境內,慢慢滲透到俄羅斯的大后方,戰略空軍基地的附近。這些無人機就藏在卡車里,大大咧咧地開到機場幾公里遠的地方,遠程遙控著它們起飛,撲向機場,去襲擊那些本以為穩穩藏好了的戰略轟炸機。
烏克蘭方面放出來的戰報是,“蛛網”行動摧毀了俄羅斯30%的戰略轟炸機,而烏方潛入的人員全部成功撤離。而俄羅斯方面則表示烏克蘭在吹牛,只傷了一點點,只損失了兩架圖-95戰略轟炸機和1架安-12運輸機,其他的很快就可以修好,部分作案人員也已經被警方逮捕歸案。
真正的損失有多大,一時半會應該是扯不清楚的。咱們從常理推斷,烏克蘭大概率是夸大了戰果,而俄羅斯則把損失說小了。可以確定的事情是,烏克蘭確實成功地摸到了俄羅斯的大后方,實施了手術刀式的精準襲擊。單單是這一點,就讓人驚呆了,四千多公里是啥概念?差不多等于從海南島一路殺到黑龍江。
這防御能力,讓國足的后衛上,說不定也就這樣子。
俄烏戰場上發生的事情,某種程度上是在給大家做示范,在預演著未來戰場的方向。無人機的重要程度,可能還是遠超人們的預估。
無人機的作戰邏輯,其實就是刺客。與傳統的刺客不同的是,它完全不怕死,比日本的神風特攻隊冷血一千倍;它們能夠精準打擊,不像荊軻一樣會失手;它們價格低廉,以小博大,打到一下就血賺,用導彈攔截它防守方還吃虧了;它們可以批量復制,可以大規模地實施。
就和二戰時,膀大腰圓的戰列艦被馬蜂一樣的轟炸機吊打一樣,二戰后發展出來的許多大型的王牌武器,在無人機面前,有可能意義已經改變。
就在烏克蘭用無人機襲擊俄羅斯的同時,俄羅斯也用無人機襲擊了烏克蘭,他們用四百多架無人機,造成大批烏克蘭士兵傷亡。
無人機顯然是作用巨大的不對稱作戰武器,尤其對于弱勢的一方來說,意義很大,他們可以利用無人機不斷地以小博大,給對方制造損失。而強勢一方的大型武器,有時候反而找不到太合適的目標,或者不便使用。
也許,未來戰場的主動性,相當程度上就取決于誰掌握了無人機與反無人機技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