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楊松 鄢子為
編輯丨鄢子為
在境外,劉強東忙著物色標的。
7月24日,德國電子產品零售商Ceconomy,發布聲明稱,“針對收購事宜,正與京東展開洽談”。
劉拋出橄欖枝,誠意滿滿,他考慮以每股4.6歐元的價格入股,相較Ceconomy 23日的收盤價,溢價率高達22.7%。
同一時間,消息稱,京東擬以40億港元的價格,收購香港佳寶,協議已簽訂。其尚未正式官宣,只告訴媒體,“實際交易金額,遠沒有這么大。”
“國內電商用戶流量見頂,京東確實需要提速全球化,挖掘更大市場潛力。”艾媒咨詢CEO張毅告訴《21CBR》記者。
兩宗交易若全資推進,劉強東付出的代價,可能超過200億。電商大佬的出海節奏,驟然提速。
開出高價
劉強東抱有濃厚興趣的,是一家歐洲電子產品零售龍頭。
Ceconomy擅長銷售電腦、手機等3C產品,經營MediaMarkt、Saturn等超市,截至發稿,市值為20億歐元,約合170億元人民幣。
其根系龐大,總部位于德國,主要在法國開展業務,在西班牙、葡萄牙也有生意,共擁有1000多家門店。
“每年接觸消費者超過22億次,擁有4300多萬忠實客戶。”官網表示。
其還為合作伙伴提供商鋪,比如海爾等就在其賣場里開店,展示自家商品。
劉強東看中的標的,還具備產品開發能力,孵化了自有品牌PEAQ、KOENIC、OK和ISY,“給消費者提供高性價比商品,利潤率不錯”。
財報顯示,2024年10月至2025年3月,Ceconomy半年的銷售收入為128.2億歐元,同比增長4%,利潤(經調整息稅前)也上升至2.9億歐元。
“我們連續第九年實現可持續增長并提升盈利能力,這證明戰略是成功的。”CEO表示。
劉強東要拿下Ceconomy,得和多家歐洲豪門打交道。
Ceconomy的第一大股東,是凱勒哈爾斯(Kellerhals)家族,其創立了MediaMarkt品牌,目前持股27.9%。
海爾加?凱勒哈爾斯,創始人的遺孀,曾于2018年登上福布斯富豪榜,身家12億美元。
其第二大股東,為德國漢尼爾家族控制的弗朗茨·漢尼爾(Haniel)股份,該家族企業有260多年的歷史;第三大股東,則是與麥德龍創始人施密特家族關系密切的基金Meridian Stiftung。
按照劉強東擬定的報價,Ceconomy的估值高達22億歐元,約合185億人民幣,高于目前市值。但要取得這些歐洲老錢的同意,不是件容易事。
“一些大股東,對向京東出讓股份持猶豫態度,這可能會導致交易夭折。”知情人士表示。
Ceconomy聲明也指出,和京東尚未簽署任何協議,收購要約能否最終提出,尚不確定。
重倉香港
同一時間,劉強東的另一樁交易,浮出水面。
消息稱,京東擬收購香港佳寶超市,雙方4個月前已經完成簽約。彼時,劉強東現身香港科技大學,參觀人工智能相關項目,他可能直接參與了并購交易。
來源:圖蟲
京東準備收入囊中的佳寶,成立于1991年,在中國香港共有90家門店,員工總數超1000名,主營急凍家禽肉類、海產,以及糧油雜貨、蔬菜、水果等。
“佳寶食品在香港并非主流超市,市民常去的還是百佳、惠康。”一位當地居民告訴《21CBR》記者。
香港用戶,北上購物頻繁。
“深圳灣萬象城、前海萬象等商圈,周末全是香港人。” 一位深圳居民說,他常碰到香港人拖家帶口來消費,穿著拖鞋、背著包、帶著行李箱。
并購佳寶,劉強東團隊,借助供應鏈優勢,改造門店,能在當地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
京東入主后,將收獲佳寶門店資源和相關物業。
佳寶創始人林曉毅曾投資大量物業,部分用作零售門店,以降低運營成本。消息稱,此次并購涵蓋其零售網絡及物業資產。
在香港,劉強東早有布局。
2024年9月,京東宣告加碼香港市場,初期投入15億元,長期上不封頂;今年3月,又啟動新一輪投入,推出“買貴就賠”服務。
事實上,劉強東很早就在做出海業務。
2015年,京東在印尼上線的JD.ID網站頁面
電商分析師、海豚智庫創始人李成東向《21CBR》記者表示,他2014年加入京東,還曾赴俄羅斯考察,尋找投資與并購機會。
“過去十年,京東一直在做國際化業務,在東南亞市場,做得不成功。” 李成東評價,一些項目,因種種原因放棄。
出海提速
面對復雜的國際市場,劉強東一度心存疑慮。
“自己的英語都說得這么糟糕,不禁懷疑能否把京東帶成國際性企業。”他曾經如此自嘲。
劉的態度,已悄然轉變。他在6月專門放話,國際化是未來最重要的方向之一。
7月,兩筆大并購就現出眉目。
劉認為,國際業務得靠團隊,不能靠自己一個人做,核心管理管理層有17名成員,有人在國外生活和工作多年,大家彼此互補。
他規劃了一條清晰的出海路線。
京東出海營銷平臺和京東物流截圖
“京東幾乎所有業務,都是圍繞供應鏈來做。”劉強東坦言,京東商業模式不好的地方,是慢、苦、累,得打好數年基礎,才能做生意。
現階段,該集團在歐洲運營三年,基本建成基礎設施,到2025年底或明年能夠營業。
“我的國際業務戰略是,做本地電商,建本地團隊。”他提到,海外擁有超過2000名員工。
劉強東稱贊,中國小家電品牌,品質超過歐美廠家,創新能力強。他計劃,將1000個中國品牌,帶到國際市場。
“京東出海的優勢,在于供應鏈能力。”張毅向《21CBR》記者表示,一是采購能力強,如與中糧、益海嘉里等大品牌合作形成規模效應;二是物流配送高效。
截至2024年底,京東物流擁有超100個保稅倉庫、直郵倉庫和海外倉庫,總管理面積超100萬平方米,海外倉已覆蓋全球19個國家和地區。
在李成東看來,中國品牌主要通過亞馬遜、tiktok等平臺做外貿,京東出海尚處在初期階段。
這次,如果能順利拿下兩家零售巨頭,劉強東在海外就多了兩大根據地,有了大展拳腳的舞臺。
(實習生蔡婷對本文亦有貢獻)
圖片來源:京東,除標注外
SFC
出品丨21財經客戶端 21世紀商業評論
編輯丨江佩佩 實習生林芷儀
21君薦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