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烏達區以提升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打造和諧、宜居小區為理念,探索物網融合項目。
巴音賽街道辦事處依托人口精細化管理,探索網格黨支部和物業公司“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積極推進物業管理和網格化治理一體化運行,強化黨建引領、物網融合、隊伍建設等舉措,實現場地、服務、人員力量等多元有效融合,不斷激活基層社會治理“神經末梢”。
以物網融合推進品質服務和細化管理為主線,推行365微網格服務體系,充分發揮領航物業示范帶動作用,社區黨支部書記及物業經理交叉任職,將社區黨組織服務理念融入物業管理,實現網格、物業合署辦公,居民問題“一窗受理、一站辦結”,避免居民有問題需要物業和社區兩頭跑的問題,促進物業、網格服務共同提升。
創新推行“先鋒專線通,幫您事事通”工作機制,開設“一號通”服務專線,24小時不打烊,開展政策解答、矛盾調解、意見征集等服務,從接訴即辦到未訴先辦,將問題處理在“12345”之前,緩解了12345工單積壓問題,最終實現“零上訪、零投訴、零案件”。今年來共處理各類問題363件。
以“精網微格”為依托,選聘樓棟長12名參與小區治理,在“選育管用”上不斷發力,構建網格長、樓棟長、單元長“三長”協同聯動機制,幫助社區共同發現問題、共同解決問題,激活社區治理新活力。今年來共開展疏通下水道、更換燈泡等便民服務30余次,開展清理樓道雜物、整治車輛停放行動15次。
積極探索小區文化建設,創新打造“和”文化小區特色形象。依托街道基層服務站,建設法治小廣場,將休閑娛樂和普法宣傳有機結合,營造學法守法用法濃厚氛圍。打造“法律診所”,邀請法律明白人、律師為居民提供法律服務,引導居民依法解決問題。以網格驛站為陣地,開展文藝匯演、志愿服務、義診義剪等活動10期,共接受法律咨詢20人次,開展各類法律宣傳活動8次,發放各類宣傳品800余份。(張峰 趙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