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加拿大將迎來七國首腦峰會(G7峰會),而在這之前,日本首相石破茂正緊鑼密鼓地籌劃訪美,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一場關鍵的首腦會談。這場會談的核心議題,圍繞著特朗普政府的高關稅政策以及日美如何在經濟安全保障領域深化合作展開。
從日本政府內部傳出的消息看,雙方似乎已經嗅到了達成協議的希望,甚至有人期待在特朗普6月14日生日當天宣布協議,以此為這場外交博弈增添一抹象征色彩。
今年2月,石破茂第一次訪問白宮。
如此緊迫的時間表,如此高調的期待,這背后究竟藏著怎樣的故事?
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堪稱近年來美國對外經濟戰略的“撒手锏”。自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高關稅成了他與主要貿易伙伴談判的殺手锏。對日本而言,汽車、鋼鐵、鋁制品等關鍵產業的出口,正因美國的高關稅而承受巨大壓力。據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沢亮正透露,作為日本最大產業支柱的汽車產業,每天因關稅損失高達10億至20億日元(約1億元人民幣)。這種“傷筋動骨”的代價,讓日本政府不得不加快與美國的談判步伐。
5月30日,赤澤亮正在華盛頓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商務部長拉托尼克進行了長達130分鐘的部長級會談(下圖)。這是雙方第四次就關稅問題展開的正式磋商。會談中,日本提出了擴大美國農產品的進口、調整汽車“非關稅壁壘”、加大對美投資等一攬子建議,試圖換取美國取消對日本汽車、鋼鐵等產品的額外關稅。赤沢在會后對媒體表示:“我們確認了朝著協議方向的進展。”言辭謹慎,卻透露出幾分樂觀。
美國這邊呢?特朗普政府顯然對日本的提議表現出了濃厚興趣,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方不僅希望日本在貿易赤字上做出更多讓步,還特別強調在經濟安全保障領域的合作。這一點,從特朗普近期在電話會談中提及的“稀土”和“半導體”合作中可見一斑。顯然,美國在對華政策的大背景下,急于與日本構建更加緊密的供應鏈聯盟,以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稀土”和“半導體”,這兩個詞在當下的國際舞臺上,幾乎等同于“戰略資源”。中國作為全球稀土生產的主導者,近期對美國實施了稀土出口限制,這讓美國電動車、軍工等高科技產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感。特朗普在5月23日的日美首腦電話會談中,明確提出希望日本在稀土供應鏈上提供支持。日本政府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信號,迅速調整策略,將稀土、半導體以及造船等領域的合作作為談判的新籌碼。
日本的算盤打得精明。在稀土領域,日本計劃向美國提供加工和冶煉技術支持,甚至考慮與美國在第三國合作建設低成本的冶煉設施,以分散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在半導體領域,日本則瞄準了特朗普“制造業回流美國”的政策,提出在半導體設備制造等方面加強合作。這些合作不僅能幫助美國提升本土半導體產能,還可能間接縮小美日貿易赤字,可謂一石二鳥。
更值得一提的是造船業。當前,中國在全球造船市場占據主導地位,新造船和修船市場份額分別高達70%和90%。特朗普政府急于振興美國造船業,而日本則提出了聯合開發下一代船舶的計劃。這不僅能為美國造船業注入活力,還可能為日美在海洋戰略上開辟新的合作空間。
日美首腦會談的時間安排,頗有些耐人尋味。G7峰會定于6月15日在加拿大開幕,而石破茂計劃在峰會前訪美,與特朗普進行面對面會談。相比在峰會期間的短暫會晤,美國本土的會談顯然更適合深入討論敏感議題。更引人注目的是,日本政府內部有人提出,若能在特朗普6月14日生日當天宣布協議,將具有“象征意義”。這種期待,多少帶著點外交上的浪漫主義色彩,但也反映了日本對此次談判的重視程度。
然而,達成協議的道路并不平坦。日本堅持要求美國全面取消對汽車、鋼鐵等產品的額外關稅,赤沢亮正甚至明確表示:“關稅部分放寬是不夠的,必須全部取消。”這番強硬表態,顯示出日本在核心利益上的不妥協態度。而美國這邊,特朗普政府雖然對日本的提議表現出了興趣,但顯然希望日本在經濟安全保障和貿易赤字問題上拿出更多“誠意”。雙方如何在最后關頭找到平衡點,仍是未知數。
今年2月,特朗普在白宮記者會上,展示他與石破茂合影。
在日美關稅談判如火如荼之際,日本制鐵對美國鋼鐵巨頭US斯蒂爾的收購案也迎來了轉機。5月30日,消息傳出,特朗普政府已傾向于批準這一價值約141億美元的收購計劃,并要求日本制鐵與美國政府簽訂“國家安全保障協定”。這意味著,US斯蒂爾的董事會和高管團隊將以美國籍人士為主,美國政府還將保留對企業運營的監督權。
這一決定出乎許多人意料。此前,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曾公開反對這筆收購,甚至揚言“上臺后立即阻止”。然而,進入白宮后,他態度發生180度轉變,不僅指示相關部門重新審查,還在公開場合將這筆交易稱為“計劃性的伙伴關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日本制鐵承諾在收購后對US斯蒂爾的老舊設施進行大規模投資,預計投入27億美元用于高爐改造,甚至可能新建工廠;另一方面,這筆交易將為美國帶來就業機會和經濟效益,恰好契合特朗普“美國優先”的執政理念。
從關稅談判到稀土合作,再到日本制鐵的收購案,日美關系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調整。在特朗普的高關稅壓力下,日本選擇了以退為進,通過在農業、投資和經濟安全保障領域的讓步,換取美國在關稅問題上的松綁。與此同時,日本也敏銳地抓住了美國在供應鏈安全上的焦慮,將稀土、半導體等領域的合作作為突破口,試圖在雙邊關系中占據更主動的位置。
這場博弈的背后,是日美兩國在全球地緣政治和經濟格局中的重新定位。對日本而言,與美國的同盟關系仍是外交的基石,但在特朗普“美國優先”政策的沖擊下,日本必須更加靈活地應對挑戰。而對美國來說,日本不僅是重要的盟友,也是抗衡東亞的重要伙伴。雙方在G7峰會前的這場首腦會談,或許將成為日美關系走向“新平衡”的關鍵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