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緊扔掉,膈應死了!”
6月3日報道,小美從陽臺收完衣服換上,突然感覺內衣上有異物,脫下來一看人直接傻了,那上面整整齊齊排列著14顆“小珍珠”。
小美差點吐了!這玩意兒到底是什么,怎么專盯陽臺衣物?為何看得人頭皮發麻呢?
四川成都的小美當天下午剛從陽臺收完衣服換上,感覺后背像是被米粒一樣的東西硌著了,伸手一摸,內衣內側竟鼓起一排硬邦邦的小疙瘩。
等她脫下衣服仔細查看,整個人瞬間僵在原地,內衣上出現莫名其妙綠色的比芝麻大一圈的小圓球,甚至還是緊密排列著。
但小美隨著弄清了這是什么之后,更加的惡心了,因為這可不是什么裝飾品,而是讓人聞風喪膽的荔蝽蟲卵。
荔蝽就是老百姓俗稱的 “臭屁蟲”,這種昆蟲在中國南方地區尤為常見,每年 3 到 5 月是它們的產卵高峰期。
而荔蝽的卵通常呈圓形或橢圓形,顏色從淡綠到深褐不等,母蟲每次產卵必產 14 顆。
更無奈的就是,這些卵表面覆蓋著一層黏性物質,一旦黏在衣物上,就算洗衣機強力清洗也很難徹底清除。
小美家所在的小區種了不少果樹,當天下午的一場雷陣雨可能打亂了母蟲的飛行路線,很有可能導致它誤把陽臺晾曬的內衣當成了安全的產卵地。
更關鍵的是,衣物的材質和氣味也是很有講究的,荔蝽比較鐘情于純棉織物,因為這類布料的纖維結構能更好地固定蟲卵。
而小美使用的洗衣液中還含有植物香型成分,這種氣味在人類聞來清新宜人,卻可能被母蟲誤認為是同類釋放的“安全信號”。
同時陽臺半封閉的環境濕度適中,正好符合荔蝽卵孵化所需的溫濕度條件。
在發現蟲卵之后,小美按照網上專家建議進行了緊急處,先用寬膠帶粘住蟲卵表面,輕輕撕下以去除大部分黏性物質。
然后再用軟毛刷反復刷洗內衣,最后用 60℃以上的熱水浸泡半小時。
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能直接用手觸碰蟲卵,更不要試圖用指甲擠壓,因為荔蝽卵受到外力擠壓時可能釋放出刺激性物質,增加皮膚接觸風險。
為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在晾曬衣物時盡量避開傍晚時段,此時正是荔蝽等夜行性昆蟲活躍的高峰期。
還就是有條件可以在陽臺種植薄荷、迷迭香等驅蟲植物,其散發的氣味能有效驅趕害蟲。
同時在收衣前仔細檢查衣物正反面,尤其是褶皺和接縫處,這些地方最容易成為蟲卵的藏身之所。
這場驚魂事件給我們提了個醒,人類與昆蟲的博弈從未停止,了解它們的習性,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信息來源:江南都市報2025-06-03《女子貼身內衣驚現臭屁蟲卵!又到高峰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