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舞臺上,歐洲的兩大臺柱子——德國和法國,動作頻頻,看得人眼花繚亂。尤其是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新加坡那個挺有名的香格里拉論壇上,突然對中國放了幾句狠話,一下子把大家的目光都吸引過去了。
他說什么呢?大概意思就是,中國要是不管管朝鮮,讓它別幫俄羅斯,那北約可就要把手伸到東南亞來了!這還不算完,他還硬要把烏克蘭的事兒和中國最敏感的臺灣問題扯到一起,說什么“要是俄羅斯在烏克蘭想占哪兒就占哪兒,那臺灣會咋樣?”
這話可真是捅了馬蜂窩。中國這邊立馬就不干了,駐新加坡大使館直接發文懟回去,說得清清楚楚: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地盤,臺灣問題是咱自己家里的事,跟烏克蘭那種國與國打架性質完全不同,根本沒可比性!誰想拿這個說事兒搞“雙標”,那都是白費力氣。
馬克龍這突然來這么一出,是抽的哪門子風?要知道,中國對法國可一直挺客氣的。難道真是前幾天他和他老婆在越南下飛機時,被拍到臉上疑似有紅印子那事兒鬧的?網友開玩笑說他被“打懵”了?
當然這是玩笑話。其實啊,要弄明白馬克龍為啥敢這么對中國說話,看看他隔壁鄰居德國最近在干啥,就大概有譜了。
德國那邊也沒閑著,新上來的總理默茨,屁股還沒坐熱乎呢,就沖著俄羅斯大聲嚷嚷開了,話里話外透著德國可能要插手俄烏那攤子渾水。這把俄羅斯氣得夠嗆,狠話放了一遍又一遍。你看,一個在歐洲東頭懟俄羅斯,一個在亞洲這邊沖中國叫板,法德這對歐盟的“老大哥”,動作還挺同步的。
為啥這哥倆突然這么“勇猛”?說白了,是歐洲心里發毛了。現在世界格局變化太快,歐洲很擔心自己會掉隊,不再是世界舞臺上的主角,反而可能變成別人砧板上的肉。法國和德國,被很多人看作是歐洲最后的指望,它們拼了命也想在未來的“多極世界”里,給歐洲搶個穩固的位置,而不是淪為大國的附庸或者犧牲品。
這種擔心可不是瞎琢磨,想想看,之前特朗普那邊透出風來想撮合俄烏停火、美俄私下談談,美國高官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更是毫不客氣地訓斥歐洲,這些都說明啥?在美國和俄羅斯眼里,歐洲可能就是個“拎包小弟”的角色,根本算不上能平起平坐的一極。
雖然特朗普和普京想繞過歐洲“私分”烏克蘭的算盤,因為烏克蘭的強烈反彈和國際壓力(比如中國也明確支持烏克蘭主權)最后黃了,但這反而讓歐洲更慌了神——它發現自己差點就被排除在決定自己命運的游戲之外了!
跟中、美、俄這三大塊頭一比,現在的歐洲確實有點力不從心。內部大家意見還不統一,外面壓力又越來越大。法德作為歐盟的領頭羊,一看這不行啊,再“茍”下去就真沒存在感了,干脆來個“主動出擊”,亮亮肌肉,刷刷存在感!
于是,德國在家門口硬剛俄羅斯,展示歐洲在安全上的“決心”;法國呢,則跑到亞洲來,對著中國放狠話,意思就是:“嘿!亞太這塊地方,我們歐洲也是有‘影響力’的,別當我們不存在!”
同時,整個歐盟還在貿易問題上跟美國那邊頂著干。這種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架勢,說白了就是實力不夠硬撐場面,生怕被世界徹底遺忘或者被當成“下酒菜”。
還有個事兒可能刺激了歐洲脆弱的神經,那就是印度那邊鬧的動靜。印度和巴基斯坦又鬧別扭,印度本來想秀秀肌肉,尤其是它花大價錢買的法國“陣風”戰機,結果表現好像沒那么神乎其神,甚至有點拉胯。
這下可好,歐洲引以為傲的、獨立于美國的先進軍工招牌,好像有點蒙塵了。這感覺就像底牌被人看穿了,歐洲心里更沒底了。所以法德一咬牙:豁出去了!必須表現得比以往更強硬、更高調!
結果就是我們看到的那樣,德國對著俄羅斯揮拳頭,法國對著中國放狠話,整個歐盟對著美國擺臉色,雖然有點“三線作戰”的架勢顯得很吃力,但也顧不上了,先保住“江湖地位”再說。
弄明白這個大背景,再回頭看馬克龍在新加坡那番“豪言壯語”,他想干啥就清晰多了。第一,他是想“搬救兵”。 他特意提朝鮮幫俄羅斯,還非說中國能管住朝鮮,這明顯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真正想說的是:中國大哥,你跟俄羅斯關系鐵,現在俄羅斯那邊好像又要動手了(傳普京要搞夏季攻勢),我們歐洲在東邊快頂不住了,你能不能幫忙勸勸俄羅斯,讓局勢緩緩?
他把烏克蘭問題和中國臺灣問題硬扯一起,更像是一種挺拙劣的“威脅”手段,意思就是“你要是不幫忙管管東邊的事,我就拿西邊的事給你添堵”。這其實有點“打腫臉充胖子”,明明有求于人,還非得擺出一副兇狠的樣子,典型的“說最狠的話,求最軟的飯”。
他是想“要位置”。 馬克龍在會上使勁推銷他那個“法國版印太戰略”,還說要搞什么“歐洲和亞洲的新友誼”。這話聽著漂亮,但別被忽悠了。
在美國正大力搞“印太戰略”圍堵中國的當口,法國(代表歐洲)也推出個自己的版本,潛臺詞就是:“在亞太這塊地方,我歐洲可不是美國的小跟班,我是獨立的一股力量,我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行動能力!”
他想告訴中國的是:你看,我也有本事在亞太攪攪局(當然也能合作),關鍵看你愿不愿意在未來的世界格局里,給我們歐洲一個“大佬”的位置坐坐。只要中國你承認我們是平等的“一極”,那我們就可以承認你在亞太的“老大”地位,大家做朋友(“新友誼”)多好?
說白了,就是想用“我能給你找點麻煩”的潛在可能,來換一張未來世界權力餐桌上的“入場券”,別讓我們歐洲成了別人桌上的菜。
所以啊,德國在東邊拍桌子,法國在西邊嚷嚷,這一通操作猛如虎,仔細一看,背后全是歐洲的焦慮和無奈。軍事上被俄羅斯盯著,經濟上被美國拿捏著,連看家的軍工招牌最近都因為印度的事兒有點掉價兒,歐洲真是覺得四面透風。
馬克龍那些看似“口出狂言”的話,不過是這種巨大壓力下的一種本能反應,他既想求中國在東邊幫幫忙(緩解俄烏壓力),又想求中國給個承諾(承認歐洲是未來世界的重要一極)。可惜,手里能打的牌實在不多,架子卻還端得挺高,只能靠放狠話來吸引眼球、表達訴求。
這種路子到底管不管用?恐怕連歐洲人自己心里都在打鼓。這感覺就像站在懸崖邊扯著嗓子喊,希望別人能拉一把,但喊得太用力,嗓子都劈叉了。
參考資料:
1.周波:“印太北約化”想多了,但中國需要加強核力量才更有勝算 .觀察者網2025-06-02
2.馬克龍將臺灣類比烏克蘭,中使館駁斥 .京報網2025-06-01
3.疑似被夫人“掌摑”?馬克龍回應:那是夫妻間打趣 .環球網2025-05-28
4.特朗普稱普京“玩火”,外界猜測“美俄關系生變” .北晚在線2025-05-29
5.在新加坡,馬克龍拋出法國版“印太戰略”|直擊現場 .直新聞2025-05-3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