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緣因素與貿易限制的變數持續增加,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特別是在關鍵礦產方面。
中國手握稀土資源的“大殺器”,但因為用量巨大,哪怕地大物博,中國在礦產方面依然顯得底牌實在太少,不少關鍵礦產領域,中國有相當高的進口依賴度,中國企業滿世界找礦、買礦就是由此而來。
國際能源署標注的20種關鍵礦產,我國是其中19種的主要冶煉國,且新增精煉產能基本來自中國,這是中國的獨有技術與成本優勢。這些關鍵礦產的7成全球市場為我國所占據,但是,這些礦產的主要出產地并非都是我國。
戰新產業、未來產業,材料為先,能源領域更是關鍵礦產的大戶,鋰、鈷、石墨、鎳等關鍵礦產的使用量越來越多,但與之相反的是,近年來這些關鍵礦產的開采投資增長緩慢。
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中國企業被絆住了手腳,從而有心無力。
中國需要拿穩全球材料供應鏈上的話語權,就不能只掌控冶煉與精煉環節,勢必將更多關鍵礦產的所有權與開采權握在手中,加工產能再高,也將受限原料供應,成本和技術專利是中國的重要優勢,但從源頭就解決問題顯然更有性價比。
中國正在被全球礦產資源國視為重要的競合對手,今年以來已有一半以上的關鍵礦產被主要出產國加以出口管制,同時歐美和日韓同樣加快了對關鍵礦產的爭奪力度。大量原本已被中國企業購置的礦山被慫恿毀約或破壞正是它們的杰作,此類情況自去年以來正在密集出現,遍及非洲、南美洲、東南亞等區域,令不少毫無防范的中國企業損失嚴重,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多個重點產業的發展節奏。
一邊加強國內稀土資源的出口管制,一邊加強對海外礦山權益的保護,是中國各界現階段必須認真對待的必答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