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27歲女子在海南三亞度假時,不幸疑似被蛇咬傷,隨后自行前往醫院求救,但遺憾的是,最終未能挽回生命。隨后,該消息登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也為我們敲響了防范蛇咬傷的警鐘。
根據中國蛇傷救治指南,每年4—10月是蛇咬傷的多發期,尤其在悶熱欲雨或雨后初晴之時,蛇類開始頻繁出洞活動。莆田地區常見毒蛇以眼鏡蛇、銀環蛇、五步蛇、竹葉青蛇為主。
那么如何判斷無毒蛇咬傷還是有毒蛇咬傷?被咬傷后,市民應該如何急救?目前針對蛇咬傷又有哪些救治手段?針對相關問題,莆田福德醫院普外科主任、蛇咬傷救治專家楊永銳主任給出了專業解答。
一、辨別蛇咬傷:分清無毒與有毒
- 無毒蛇咬傷:局部可有成排細小牙痕,牙周伴或不伴輕微充血,無其他中毒癥狀,少數出現頭暈、惡心、心悸、乏力等癥狀。
- 毒蛇咬傷:局部可見兩顆較大呈“..”分布的毒牙咬痕,亦有呈“::”形,除毒牙痕外,還可出現副毒牙痕跡的分布形狀。
二、被蛇咬傷后的急救辦法?
楊永銳主任強調以下急救要點:
- 記住蛇的特征:若不幸被蛇咬傷,首先要記住蛇的外觀特征,特別是頭部形狀和體表花紋。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用手機拍照記錄,為后續醫生判斷蛇種提供關鍵依據。
- 保持冷靜,勿奔跑:驚慌和奔跑會加速血液循環,導致毒素更快擴散。
- 迅速移除束縛物:立即摘掉位于傷口近心端(例如手腕、腳踝)的手表、手鐲、戒指及緊身衣物,以免肢體腫脹后難以解脫,導致二次傷害。
- 立即呼救就醫:蛇咬傷救治沒有所謂的“黃金時間”,最核心的原則是“越快就醫越好”!應第一時間撥打120急救電話。
如果在野外被毒蛇咬傷,路途較遠情況下,等待救護車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使用以下方法:在傷口近心端(上方)5-10厘米處,用寬布條、繃帶或有彈性的材料進行適度的環形包扎(注意:不是用細繩或鐵絲緊勒)。包扎松緊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為宜,目的是減緩淋巴液、靜脈回流,而不妨礙動脈血流。結扎后15-20分鐘,需松開1-2分鐘,避免肢體因長時間缺血導致壞死。此方法僅為爭取時間的權宜之計,不能替代專業醫療救治。
三、針對蛇咬傷有哪些救治手段?
無論是被何種毒蛇咬傷,最正確的做法是第一時間到有抗蛇毒血清的醫院就診。
抗蛇毒血清是治療毒蛇咬傷的特效藥物,針對不同毒蛇需使用不同類型抗蛇毒血清。在毒蛇咬傷后的黃金2-4小時內,注射抗蛇毒血清都是有效的。
莆田福德醫院現已儲備種類齊全的抗蛇毒血清,具有豐富毒蛇傷和蜜蜂、螞蟻等咬傷救治經驗。
四、野外如何預防被蛇咬傷?
“和蛇保持安全距離,是規避風險的關鍵。”楊永銳主任提醒:
蛇類的晝夜活動有一定規律,眼鏡蛇與眼鏡王蛇喜歡白天活動(9:00-15:00),銀環蛇則多在晚上活動(18:00-22:00),蝮蛇白天晚上均有活動。蛇是變溫動物,氣溫18℃以上活動增多,悶熱欲雨或雨后初晴時尤其活躍。在上述蛇類活躍的時間段和天氣條件下,盡量減少前往草叢、灌木叢、溪邊、亂石堆等蛇類棲息地。
在草木茂盛的區域行走或爬山時,可使用長棍、登山杖等“打草驚蛇”,探明前方情況。進入野外建議穿長褲、高幫鞋或靴子,增加防護。
莆田福德醫院蛇傷救治中心
蛇咬傷救治作為莆田福德醫院普外科的特色項目,榮獲了中國蛇傷診療福建省研究中心及福建省急診質量控制中心聯合頒發的‘福建省蛇傷救治聯盟’稱號。莆田地區僅莆田福德醫院榮獲此殊榮,充分體現了業界對醫院在蛇傷救治領域專業水平與貢獻的高度認可。
莆田福德醫院蛇傷救治團隊,由普外科楊永銳主任領銜,楊永銳主任現為中醫藥教育協會蛇傷防治專業委員會委員,具有豐富的毒咬蛇傷急救的臨床經驗,每年成功救治超過百例毒蛇咬傷患者,為閩中地區民眾的生命健康提供堅實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