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2024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全面披露我國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及治理成效。公報顯示,2024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多項關鍵指標創歷史最優,美麗中國建設“1+1+N”實施體系基本形成,綠色低碳發展路徑進一步明晰。
空氣質量穩中向好,藍天保衛戰成效顯著
2024年,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222個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占比65.5%。PM2.5年均濃度平均為29.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優良天數比例達87.2%,較2023年上升1.7個百分點。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PM2.5濃度分別下降0.9%、0.9%和4.8%,重污染天氣明顯減少。此外,全國沙塵天氣天數較2023年減少2188天,為近五年同期第二少,空氣質量達標城市數量創歷史新高。
水環境質量穩步提升,河湖生態修復加速推進
全國地表水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達90.4%,劣Ⅴ類斷面比例降至0.6%,長江、黃河等主要流域水質持續為優。太湖、巢湖、滇池等重要湖泊治理成效顯著,太湖水質首次達到Ⅲ類水平。地下水環境質量總體穩定,Ⅰ~Ⅳ類水質點位占比77.9%。在海洋領域,中國管轄海域海水水質基本穩定,符合一類標準的海域面積占比97.7%,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為83.7%。
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態質量雙提升
全國生態質量指數(EQI)為59.95,生態質量綜合評價為“二類”,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占國土面積比例超30%,森林覆蓋率超25%。珍稀物種保護取得突破,大熊貓、海南長臂猿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數量穩定增長,紅樹林、珊瑚礁等典型生態系統健康狀態良好。全年完成營造林6669萬畝,水土保持率達72.83%,生態修復工程覆蓋283個海灣。
氣候變化應對成果突出,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
2024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3.4%,能源消費總量中清潔能源占比升至28.6%。風電、太陽能發電量同比分別增長12.5%和43.6%,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清繳完成率達99.98%。極端氣候事件應對能力增強,全年暴雨洪澇、臺風等災害損失較往年顯著減少,森林火災和草原火災發生率同比下降11%和80%。
固體廢物與新污染物治理全面發力
全國危險廢物利用處置量達1.3億噸,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9.8%。新污染物治理試點覆蓋23個省份,重點管控全氟化合物、抗生素等高風險化學物質。171個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建成,16400個樣地覆蓋全國,為生態保護提供科學支撐。
挑戰與未來目標
盡管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公報也指出,部分區域仍面臨酸雨、農業面源污染等問題。生態環境部表示,2025年將深化“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強化重點流域和海域綜合治理,力爭2025年底實現全國地級城市PM2.5濃度進一步下降,地表水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穩定在90%以上,并推動碳達峰行動方案落地實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