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萬,這個數字,是一個百年工業巨人——泊頭火柴廠的“賣身價”。
這個曾被譽為“亞洲第一火柴廠”的火柴廠,早在2012年就宣告徹底破產,結束了它百年的歷史。
信息來源:燕趙都市報2012-09-06——河北泊頭百年火柴公司破產曾改變依賴洋火歷史
而這家從“洋火”壟斷中崛起、是當時的國貨之光,而它的終結并非來自任何同行,而是來自于一個意想不到的“對手”。
一根“洋火”,如何點亮整個近代中國
這一切,就要從一個西方煉金術士的“走神”說起。
17世紀,德國人布蘭德想搞點“魔法石”發家致富,卻在蒸餾尿液時意外發現了黃磷。
他沒能點石成金,卻無意中為人類遞上了一把前所未有的火,這種一點就著的“摩擦火柴”,很快就成了歐洲的寵兒。
當這股西風吹到東方,最先聞到味的,是日本人,19世紀的中國,煙館林立。
癮君子們吞云吐霧,卻得費勁的用火石火鐮取火,慢得急人,就在這時日本人把“洋火”帶進來,價格高昂,卻擋不住它取代老火鐮的腳步。
西方資本家一看,這生意可行,于是他們在中國低價收購原料,再把成品高價賣出去。
就這樣小小的火柴,成了繼鴉片之后,又一個掏空中國白銀的“洋玩意”。
時間到了1912年,中國人每年要花掉431萬盒進口火柴的錢,這個數字,讓人們發現,自己竟然在不知不覺中用掉了這么多。
這束國產之光,曾是頂著怎樣的風雨燃起的
就這樣有人開始行動了,他們認為,反正都是要花錢的,這錢與其讓洋人賺走,不如自己干。
于是河北商人錢立亭、白聘三等人,他們湊了8萬大洋,在河北泊頭建起了中國人自己的火柴廠。
然而,這不僅是一門生意,更是“實業救國”的一種期望。
可這火苗,剛點起來就差點被風吹滅,當時的日本貨鋪天蓋地,外企聯手排擠,資金鏈說斷就斷,技術不過關,造出來的火柴要么劃不著,要么受潮發霉,退貨單堆成了山。
就在工廠瀕臨破產的關頭,時任民國代總統的馮國璋,送來了救命的四萬大洋,有了這筆錢,泊頭火柴廠從私人作坊升級為官商合辦,穩住了陣腳,開始死磕技術。
一次次失敗,一次次調整配方,他們終于造出了比洋火更好的火柴。
“不怕風刮滅,不怕放久發霉,輕輕一劃,世界亮了”,就是這句口碑,讓泊頭火柴廠慢慢的開始崛起。
就在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抵制日貨的浪潮席卷全國,泊頭火柴的機會,來了。
它憑著過硬的質量和親民的價格,迅速搶占了日本人留下的市場真空,一躍成為國貨之光。
當一座工廠,定義了一個時代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泊頭火柴廠收歸國有,在國家的支持下,工廠脫胎換骨。
信息來源:泊頭火柴百科
規模從一個車間擴張到一片廠區,集生產、科研、機械制造于一身,產品多達三百余種,巔峰時期,這里一天就能生產700萬盒火柴,七億根火柴,足以點亮整個亞洲。
而“亞洲第一火柴廠”的名頭,可不是浪得虛名。
在當時,能進泊頭火柴廠上班,是當時無數人的夢想,每月工資高達200元,是妥妥的高薪階層,逢年過節還分火柴當年貨。
廠區里,宿舍、醫院、學校、食堂一應俱全,儼然一個獨立的小社會,工人們在這里成家立業,他們的孩子在這里上學長大,對工廠的歸屬感,早已超越了一份工作的意義。
1996年,瑞典火柴集團的代表來訪,參觀后由衷感嘆“你們才是世界火柴大王”。
這時的泊頭火柴,不只是一件日用品,它更是一個民族工業的代表,是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真正的對手,從來不是同行
然而,再強大的王國,也抵不過時代的變遷。
泊頭火柴廠的掘墓人,不是另一家火柴廠,而是一個叫“打火機”的東西,這個小玩意,可重復使用,防風防水,成本還更低。
其實,打火機的歷史不比火柴短,但早期的產品要么像個化學儀器,要么成本高昂,一直沒能成氣候。
直到丁烷氣體被壓縮進小巧的金屬殼里,一個真正物美價廉的對手,才算正式登場。
起初,它的威脅并不致命,畢竟,那年頭點煤爐、點蚊香,還是火柴用著順手,但隨著中國制造業的騰飛和電氣化的普及,戰局徹底扭轉了。
電磁爐取代了蜂窩煤,電子點火器取代了手動開關,打火機干凈、無味、便捷的優點被無限放大。
相比之下,火柴劃過后那股硫磺味,那根臟兮兮的火柴梗,都顯得那么不合時宜。
就這樣,火柴的優勢,一夜之間,蕩然無存。
光芒熄滅處,總有新的火種在等待
泊頭火柴廠的銷量斷崖式下跌,機器大部分時間都在閑置,一年虧損超過六百萬。
即便在最艱難的日子里,工人們收入微薄,工廠依然固執地堅守著出廠價,一盒兩分錢,三十年未漲。
這份堅守令人動容,卻無法逆轉結局,2006年,工廠停產,2012年,資產拍賣,百年故事,塵埃落定。
泊頭火柴廠的倒下,是一個時代的必然,任何跟不上技術更迭的企業,無論過往多么輝煌,最終都會被浪潮淹沒。
但火柴的故事,并沒有完全寫完,在安陽,一家禮品火柴廠把傳統文化和潮流元素印上火柴盒,讓它搖身一變成了文創產品,不僅占據了國內六成市場,還遠銷海外。
這仿佛在說,當一樣東西的使用價值走到盡頭,它的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或許能讓它換一種方式活下去。
從火石到火柴,再到打火機和電打火,火的形態一直在變,但人類對光與熱的追求從未停止。
泊頭火柴,曾為無數急停帶來的光亮,現在的它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而它的興衰,就是一部寫給所有人的啟示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