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食通社持續關注。2024年初,《香港自由新聞》(Hong Kong Free Press)與非營利組織“巴西報道”(Repórter Brasil)在聯合調研中發現,香港四家貿易公司從巴西某毀林牧場處購買牛肉。另外,香港也是巴西出口牛雜的最大買家。
如何溯源牛肉是否來自毀林牧場?商家和消費者是否充分知悉產品的社會和環境影響?普通人的日常消費隱含了何種環境代價?正是這篇報道想回答的問題。
*本文由 “巴西報道”與《香港自由新聞》聯合發布,原文首發于2024年3月31日,原文編輯為Tom Grundy。食通社已獲授權翻譯轉載。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原報道。
?巴西帕拉州,牲畜在草場上啃食,背景是新普羅格雷索市附近被燒毀的亞馬遜雨林。攝于2019年8月25日。圖片:Joao Laet/AFP
初看之下,香港幾處毫無特色的辦公空間與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似乎毫不相干。但根據非營利組織“巴西報道”(Repórter Brasil)提供給《香港自由新聞》(HKFP)的供應鏈數據,香港至少有四家企業從某農場主那里進口了牛肉產品,此人被巴西警方稱為“亞馬遜雨林最大的破壞者”。
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稱,“在幾乎所有亞馬遜地區國家,畜牧業都是毀林的頭號元兇。”約17%的亞馬遜雨林轉變了土地利用方式——森林被砍伐用來開辟牧場、修建道路, 將巴西牛肉運往全球市場。
牧場主布魯諾·海勒(Bruno Heller)就從非法砍伐亞馬遜雨林中獲利。海勒家族名下的農場曾因非法毀林被罰款500萬美元,海勒本人則被巴西聯邦警方指控清除了6500公頃的森林植被——這幾乎是香港南丫島面積的五倍。
?布魯諾·海勒(Bruno Heller)。圖片:Incra
通過——將飼養在非法毀林牧場上的牛運到有合法資質的企業,“巴西報道”發現海勒家族農場的牛只賣給了名為“163牛肉貿易公司”(163 Beef Industria & Comercio De Carnes Ltda)的屠宰企業,并追查出該企業的牛肉產品被運到了香港。
1
可追溯,是否可持續?
香港農業用地稀缺,超90%的食品依賴進口,所有進口食物均由香港食物安全中心(CFS)監管。香港從巴西進口的肉類和禽類產品均由特定加工廠生產,這些加工廠由巴西農業部推薦并經CFS批準,“163牛肉”就是其中之一。
?2024年2月1日,香港的進口牛肉。圖片:Kyle Lam/HKFP
2024年1月下旬,CFS發言人告訴本報,這些加工廠“必須符合進口產品相關的食物安全要求,例如產品應適合人類食用,且符合出口國和香港的法規?!?/p>
被問及是否考慮進口農產品的可持續性時,CFS于次月表示:“衛生條件、人道屠宰、肉類處理、加工、生產、儲存和運輸環節也應被監管?!钡珱]有詳細說明評估過程。
“目前,巴西國際貿易中還沒有太多針對產品社會及環境影響的要求?!?024年2月,非營利組織Imaflora的公共政策經理瑪麗娜·古約(Marina Guyot)在巴西接受本報電話采訪時表示。
?2022年9月22日,巴西亞馬孫州馬尼科雷的公路上,牛群在火災造成的濃煙中吃草。照片: Michael Dantas/AFP
為防止進口有毀林風險的產品,歐盟2023年出臺法規,目標是“減少歐盟對全球毀林和森林退化的影響”。該法規針對2020年12月31日之后毀林的地區出口到歐盟的牛肉、大豆和棕櫚油等商品,將于2024年年底生效。
盡管這項政策大受歡迎,但預計不會對巴西出口需求產生重大影響,因為很多巴西出口產品銷往亞洲。古約說,“歐洲國家的消費量只占巴西總出口量的5%,在總產量中的占比就更小了?!?/p>
相比之下,香港對巴西牛肉有著巨大的需求。盡管香港面積很小,750萬的人口規模也遠不及歐盟的4.48億人。香港卻是巴西牛雜的最大買家。
?2024年3月15日,香港一家餐廳菜單上的牛肉菜品。圖片:Kyle Lam/HKFP
古約認為,如果中國和香港等主要進口市場要求屠宰企業的供應鏈更透明,很可能對巴西肉類產業的可持續性產生重大影響。
根據巴西的貿易數據,2022年,香港從巴西進口了價值2.5365億美元的冷凍牛雜,占巴西此類產品出口總額的48%。
2
曖昧的來源
根據“巴西報道”調查,2022-2023年,至少有四家在港注冊公司多次從“163牛肉”購買了牛胃、牛百葉等牛雜產品。這些公司包括Galaila International Company Limited、Harvest Charm Limited、Loyalty Union Asia Limited和Uni Shining International Trading Co., Limited。
?2023年11月23日, Loyalty Union Asia和Galaila International的辦公室,分別位于葵涌和中環。圖片:Kyle Lam/HKFP
2023年11月下旬,本報走訪了這幾家公司,獲知的信息寥寥。Galaila International位于中環一棟1980年代的老舊辦公樓里,Loyalty Union Asia則從一棟工業建筑俯瞰著香港主要的集裝箱港口,只有這兩家公司能順著招牌找到運營實體。
Harvest Charm的地址為上環某普通寫字樓,Uni Shining的地址為屯門某工業空間。然而,現場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些企業實體的存在。Uni Shining的辦公點似乎被一家婚禮花店占據。
香港公司注冊處的記錄也沒有提供有關這些公司活動的更多信息。這四家公司中,只有 Galaila International有網站,看起來是一家皮革供應商。其余三家公司既沒有網站,也沒有社交媒體或品牌。
記者向四家公司發送的置評請求均未得到回復。Galaila International的一名員工在電話里表示,她會將本報記者的聯系方式轉交給上司,之后就再無音訊。寄給Uni Shining國際貿易的信件被退回,顯示“未領取”。
2019年,綠色和平(Greenpeace)發現香港近三分之一的牛肉來自亞馬遜雨林毀林區域的牧場,并呼吁各大超市停止銷售“毀林肉類產品”(deforestation meat)。
永旺、雅達和City'Super等幾大超市對綠色和平的回應是,他們并未或很少銷售巴西牛肉。隨后百佳超市回應,一旦現有(巴西)肉類庫存賣完,將更換供應商。
“經過多年倡導……香港還是有這種肉類產品,實在太讓人難過了。”2024年1月底,綠色和平香港辦公室的吳先生(Tom Ng)告訴本報記者。
“香港是毀林肉類最大的進口地之一。我們一直在要求商家停止進口,至少停止進口已經查出問題的產品,”吳先生說。
?2024 年 3 月 13 日,香港一家超市出售的牛肉。圖片:Kyle Lam/HKFP
2024年2月,在本報實地調研的超市中,只有惠康(Wellcome)出售巴西牛肉。3月初,惠康母公司DFI零售集團郵件回復了相關問詢,表示:“惠康的采購符合當地法規,并致力于可持續發展?!?/p>
該集團補充說,他們“意識到有關環境問題的討論日益增多”,同時“正認真審查供應商網絡”。
我們隨后通過網絡查證發現,百佳超市也銷售巴西牛肉產品。本報已聯系該連鎖超市要求回應。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數據,2023年香港進口了3.167億公斤巴西肉類產品,其中3490萬公斤為“牛肉”,800萬公斤為“肉類及食用內臟”。
?2023年11月7日,香港 Choi Hung Estate的一家肉店。圖片:Kyle Lam/HKFP
2024年2月,被問及為什么香港對巴西牛雜的需求如此之高時,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副主任陳先生(Louis Chan)向“巴西報道者”表示,香港“因其開放和自由的貿易體制聞名于世……這使得香港成為絕佳的國際商品貿易中心?!?/p>
陳先生在郵件中寫道:“毋庸置疑,巴西牛雜……在亞洲擁有良好的市場。牛雜既能直接消費,也可用于食品工業、寵物食品行業以及本地農牧業所需的飼料生產等加工環節。”
他還提到了香港的人均肉類消費量。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2018年的一項研究表明,香港人均肉類消費量為每天664克,“相當于兩塊10盎司的牛排”,陳先生補充。
?香港人均肉類消費量位居世界前列,平均每人每天消費664克,相當于兩塊10盎司的牛排。圖片:Kyle Lam/HKFP
“這些因素,再加上美食天堂之贊譽,使得香港成為南美肉類和雜碎出口商尋求市場擴張的首選目的地?!?/p>
然而,并非所有進口巴西牛肉都會留在香港。陳先生援引政府數據稱,價值3.42億美元的巴西牛內臟從香港轉口,其中50.3%銷往越南,29.9%銷往臺灣,15.4%銷往韓國。
3
最終目的地:中國內地?
瑪麗娜·古約認為,香港進口的部分巴西牛雜的最終會銷往中國內地。
?2020年12月16日,北京一家餐廳的牛肉面。圖片:Noel Celis/AFP
“香港不僅消費巴西牛肉,也是中國進口產品的入境處……但這個過程并沒有得到妥善追蹤,”她說。
2023年12月,巴西肉類行業最大的咨詢公司之一Scot Consultoria的托雷斯(Alcides Torres)接受“巴西報道”采訪時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出口到香港的部分產品可能會轉運到中國內地。”
根據世界銀行的世界綜合貿易解決方案(World Integrated Trade Solution)數據,2022年,中國進口牛雜主要來自烏拉圭、美國和新西蘭。巴西不在其列,因為巴西此類產品尚未獲得中國海關總署批準。
CFS規定,從香港轉口到中國內地或澳門的肉類產品“必須持有原產地簽發的官方衛生證明,明確注明內地/澳門為該批貨物的最終目的地”。澳門是香港對巴西牛肉和牛雜的第三大轉口市場,中國內地并未出現在名單上。
?2021年10月20日及30日,香港警務處及食物環境衛生署在香港柴灣公共貨物裝卸區檢獲懷疑走私冷凍牛肉及內臟。圖片:GovHK
新冠疫情期間,香港邊境被嚴密封鎖,香港與中國內地之間涉嫌肉類走私的案件有所增加。2021年9月,一名警員在水警反走私行動中溺亡登上了新聞頭條。
走私活動在2022年達到頂峰。當年,香港警方繳獲403噸走私凍肉,價值約6100萬港幣,并逮捕46人。據當時媒體報道,被截獲的肉類產品就有巴西牛雜。
警方提供給本報的數據顯示,2023年此類繳獲量有所下降,僅在四起案件中繳獲了52噸涉嫌走私凍肉,估值1100萬港幣。
4
可持續:從需求端施壓
如果不在社會及環境影響的可追溯性方面持續施壓,來自亞馬遜雨林非法毀林地區的巴西牛肉產品就不太可能從香港人的餐桌上消失。
2024年2月,綠色和平東亞辦公室研究員Lei Yu-ting郵件告訴巴西報道者,香港消費者對肉類產品是否可持續的意識”正在緩慢上升,但并不足以改變消費行為和產業供應鏈?!?他補充說。
?2024年2月1日,香港傳統的廣東燉牛肉牛雜。圖片:Kyle Lam/HKFP
雷先生(音)還表示,“香港消費者考慮肉類產品是否可持續和可追溯時,他們更關心的是肉類品質和食品安全。消費者很難判斷他們消費的肉類是否與巴西等國的土地破壞和毀林有關?!?/p>
綠色和平香港的吳先生補充,來自公眾的壓力固然重要,但更需要政策作出改變。“產業鏈透明度和可追溯性至關重要,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彼J為,政府、學校、非政府組織和媒體也應該就肉類消費與毀林的關系積極開展公眾教育。
“我不知道政府或企業政策直接禁止這類產品是否可行,”吳先生繼續說道,“但這正是我們希望看到的?!?/p>
在巴西非政府組織Imaflora,古約和同事們正在努力實現這一目標。該組織與巴西檢察院合作,建立了一個監測系統“Beef on Track”,旨在建立不涉及“社會-環境違規行為”的供應鏈,違規行為包括在原住民土地上毀林和強迫勞動。
?表面上看這些地塊屬于海勒家族各個親戚,但巴西政府部門INCRA和IBAMA認為上述土地均為布魯諾·海勒所有,據稱他是土地攫取的主謀。圖片:Hyury Potter/Repórter Brasil
巴西亞馬遜地區的158家屠宰企業中,有110家簽署了“Beef on Track”協議,該協議要求屠宰企業確保直接供應商遵守人權和可持續標準。鑒于肉牛產業復雜的上下游關系,該體系并不完美,因為它只監督直接向屠宰場銷售產品的供應商行為。但總算開了個頭。
2018-2023年,“巴西報道者”和本報著重調查的屠宰企業“163牛肉”,從與海勒及其家族相關的農場采購牛只超過20次,并將牛內臟出售給這四家香港公司。“163牛肉”尚未簽署“Beef on Track”協議,也未回應置評請求。
海勒讓他和他女兒共用的辯護律師發來一份聲明,稱“1970年代以來,他們家族一直和平、不受干擾地擁有位于帕拉州鄉村的家族財產?!?/p>
聲明補充道:“現行調查涉及的事實是嚴格保密的”。目前尚不清楚他具體指的是哪項調查。
?巴西“163牛肉”工廠。圖片:谷歌街景
古約認為,必須要有來自香港等地需求端的壓力,才能讓“163牛肉”這樣的工廠、以及像海勒這樣的農場主相信,確保社會和環境友好的供應鏈對企業也是有利可圖的。
“我們致力于……促進中巴綠色貿易,當然也包括香港,”古約說。“如果中國內地和香港也簽署Beef On Track協議,將極大激勵巴西當地肉類企業和行業簽署該協議?!?/strong>
-這是食通社第714篇原創-
本文使用谷歌翻譯輔助
翻譯:qiqi
校對:澤恩
版式:三白
掃碼打賞,支持原創知食
點擊圖片,閱讀相關文章
點擊關鍵詞,進入更多文章合集
星標我們,不錯過更新
「點贊」「轉發」「在看」「留言」
▼ 擴散美味知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