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 2 點還盯著天花板數羊?明明累到眼皮打架卻腦子停不下來?現代人才懂的 "失眠痛",中醫早把原因摸透了!其實失眠不是單純的 "睡不著",而是身體臟腑出了問題的信號。今天就用大白話講講中醫怎么看失眠,3 種類型對應調理方,照著做讓你睡個踏實覺。
一、心脾兩虛型失眠:想太多 + 脾胃弱,累到睡不著
典型表現: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半小時以上睡不著,睡著了還總做亂七八糟的夢,稍微有點動靜就醒。白天容易心慌、記性差,渾身沒勁不想動,吃點東西就胃脹,臉色看著發黃沒血色。
為啥會這樣:長期操心事兒太多(比如工作壓力大、總琢磨人際關系),或者平時吃飯不規律、愛吃涼的傷了脾胃。心負責管 "睡眠開關",脾負責造血養心神,這倆功能弱了,就像電池沒電,自然睡不好。
簡單好做的調理招
喝杯 "暖心粥":
蓮子 30g(提前泡軟去芯)+ 百合 30g + 大米 100g,煮成稠粥當晚飯吃。蓮子養心安神,百合潤肺滋陰,脾胃弱的人可以加半勺紅糖。
按揉 "充電穴位":
足三里:膝蓋往下 4 指寬,小腿外側骨頭旁,按下去酸酸的感覺最有效,左右各按 10 分鐘。
內關:手腕橫紋往上 3 指,兩根筋中間,心慌失眠時按一按能 calm down。
代茶飲喝起來:
桂圓肉 10g + 紅棗 5 顆(去核),用開水泡 15 分鐘當茶喝。桂圓是 "天然補血劑",紅棗養脾胃,適合氣血不足的人日常喝。
二、肝郁化火型失眠:氣出來的失眠,越急越睡不著
典型表現:一躺下就心煩意亂,腦子像放電影一樣停不下來,甚至能睜眼到天亮。平時脾氣容易暴躁,一點就著,頭暈腦脹,口苦口干,胸口兩側發脹。
為啥會這樣:生悶氣、壓力大憋在心里,就像水管被堵住,肝氣郁結久了就會 "生火",這把火燒到心里,自然睡不安穩。
滅火安神小技巧
喝杯 "降火茶":
菊花 10g + 枸杞 15g,開水沖泡當茶喝。菊花清肝火,枸杞補肝腎,喝幾天就會覺得嘴里沒那么苦了。
刮一刮 "消氣背":
用刮痧板(或湯勺蘸點橄欖油)從后背肩胛骨下方,沿著肋骨方向刮到側面,重點刮第 9-10 胸椎旁開 2 指的位置(肝俞、膽俞穴),刮到皮膚發紅出痧為止,刮完瞬間覺得胸口不悶了。
睡前 "疏肝操":
坐著或躺著,雙手從腋下沿著肋骨往下推,推到小腹位置,每次推 30 下,邊推邊深呼吸,能把憋著的氣排出去。
三、陰虛火旺型失眠:身體 "缺水" 了,晚上像冒火
典型表現:心里煩躁得像有團火,手腳心發燙,睡著后容易出虛汗,嗓子干得想喝水,還伴有耳鳴、腰酸。舌頭紅紅的,舌苔很少甚至沒有。
為啥會這樣:熬夜多、經常吃辣、天生體質偏熱,都會導致身體陰液不足,就像鍋里的水燒干了,虛火就往上冒,攪得心神不寧。
滋陰潤燥這樣做
來碗 "安神羹":
銀耳 10g(泡發)+ 百合 30g + 冰糖適量,煮到銀耳糯糯的,睡前 1 小時喝一小碗。銀耳是 "植物燕窩",百合滋陰,喝完喉嚨不干了,手腳也不燙了。
按揉 "降火穴":
太溪穴:內腳踝后面的凹陷處,用拇指按揉 10 分鐘,能滋腎陰降虛火。
涌泉穴:腳心前 1/3 的位置,睡前用手心搓熱這個位置,直到腳底發熱,有助于引火歸元。
喝杯 "潤燥茶":
麥冬 15g + 五味子 6g,開水泡 10 分鐘喝。麥冬像給身體 "澆水",五味子收斂虛汗,適合陰虛盜汗的人。
失眠調理的關鍵提醒
生活習慣是基礎:每天固定 11 點前睡,睡前 1 小時別刷手機,可以泡泡腳(40℃水溫泡 15 分鐘);白天曬 20 分鐘太陽,晚上更容易入睡。
長期失眠別硬扛:如果連續 1 個月睡不好,還伴有食欲差、情緒低落,要及時去醫院,排除抑郁癥、焦慮癥等問題。
中醫調失眠就像 "修房子",不是簡單吃片安眠藥,而是找到漏氣的窗戶、堵塞的水管,從根本上讓身體恢復平衡。試試這些方法,配上好心態,今晚就給自己一個睡個好覺的機會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