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發《關于開展2025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百日沖刺”行動的通知》,自2025年5月至8月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百日沖刺”行動,聚焦市場化崗位拓展、政策性崗位招錄、就業指導幫扶及去向登記規范管理四大任務,推動各地各高校搶抓就業關鍵期,加力加快就業工作進程。
本次行動以“凝心聚力拓崗位 百日沖刺促就業”為主題,旨在通過集中攻堅,破解當前就業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幫助更多有就業意愿的畢業生在離校前后盡早落實畢業去向。行動目標包括:拓展市場化就業崗位、加快政策性崗位招錄、強化就業指導服務、規范畢業去向登記,確保高校畢業生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
多措并舉拓展市場化就業崗位
1.落實促就業政策
- 開展就業創業“政策宣傳月”活動,組織宣講團深入企業、園區、高校、社區,宣傳擴崗補助、社保補貼、創業擔保貸款等政策,推動政策“應享盡享”。鼓勵各地結合實際研究出臺本地化促就業政策,轉化為實際崗位資源。
2.精準訪企拓崗
- 重點針對有就業意愿但未落實去向的畢業生及去向率低的學科專業,加大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力度。校領導班子需完成“兩個100”任務(走訪100家用人單位、為畢業生爭取100個崗位),院系領導班子按人均走訪10家企業的目標,精準對接校友企業、行業規上企業及產業園區,提高崗位利用率。
3.高頻次組織校園招聘
- 開展“就業促進周”“萬企進校園”等活動,去向落實率低于平均水平的高校須舉辦至少1場大型招聘會,院系結合專業特點組織“小而精”專場招聘。支持高校聯合地方人社部門設立校園就業公共服務站,提供招聘、指導、培訓等一體化服務。
4.辦好品牌促就業活動
- 經濟大省和人才流入大省持續開展“千校萬企供需對接會”“民營企業服務月”等品牌活動。行業協會商會協同參與,匯集中小微企業、重點行業崗位資源,引導畢業生到重點領域和基層就業。
5.推進崗位信息共享
- 各地各高校加快本地崗位信息與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互聯共享,推動崗位信息精準推送至畢業生。分行業就業指導委員會組織校企對接活動,加大線上崗位歸集力度。
加快政策性崗位招錄進程
- 明確時間節點:專升本、第二學士學位招生考試分別于5月底和8月底前完成錄取,中小學教師招聘于8月底前完成。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等崗位招錄需倒排工期,確保8月底前完成。
- 擴大基層就業規模:組織實施“特崗計劃”“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國家基層項目,鼓勵各地增設“鄉村振興協理員”“社區助理”等地方基層崗位,落實優惠政策,吸納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就業。
強化就業指導與困難幫扶
- 提升就業能力:圍繞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12個緊缺產業方向,加快“微專業”和職業培訓課程建設,幫助相關專業畢業生補齊技能短板。實施“雙千”計劃,重點幫扶就業困難群體。
- 樹立正確就業觀:通過“互聯網+就業指導”公益課、就業典型宣傳季等活動,引導畢業生到重點領域、中小微企業就業。嚴防“黑職介”“假招聘”等陷阱,聯合相關部門開展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整治。
- 精準幫扶困難群體:實施“百縣對百校促就業行動”,挖掘百強縣優質崗位資源,建立困難畢業生“一對一”幫扶臺賬,離校前推薦3—5個針對性崗位。對確實困難者納入低保或臨時就業保障。
規范畢業去向登記與數據管理
- 嚴格審核就業數據:落實“四不準”“三不得”要求,整治“被就業”“花式簽約”等問題,確保數據真實準確。
- 加強動態監測:健全就業進展動態監測機制,開展業務培訓,提升數據審核水平。
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落實就業“一把手”工程,省級就業工作專班加強統籌調度,高校書記校長親自部署、督查。教育部將開展專項調度,監測工作進展。同時,加強宣傳引導,營造良好氛圍,防范輿情風險,維護就業安全穩定。
此次"百日沖刺"行動緊扣畢業生離校前后關鍵期,通過政策落實、崗位拓展、精準服務、規范管理的組合施策,旨在加力破解就業難點,推動更多畢業生在離校前后落實畢業去向,為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