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富衛FWD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請,聯席保薦人為摩根斯坦利及高盛。富衛集團由李嘉誠兒子李澤楷掌舵,而這也已經是富衛集團的第四次上市申請。
去年香港保險市場氣勢如虹,疫情開關以來保費暴增,富衛集團業績也乘著這波東風持續攀升,加之今年香港股市一掃前幾年的陰霾,樂觀的市場情緒加上可觀的估值,也引來許多巨頭乘此時機來香港IPO。
對于精明的李家來說,選擇好的時機,意味著更高的估值,然而在“時機”更好的2025,李家自身卻并不太平。
風波中的李氏家族
素來被視為政商界“不倒翁”的李嘉誠家族,當下正經歷一段“多事之秋”。
2025年5月下旬,媒體開始集中報道,香港廉政公署展開代號“戰鼓”的行動,調查李嘉誠家族旗下長江實業集團在香港觀塘安達臣道的一個價值近50億港元的住宅項目。該項目因涉嫌貪污造假、偷工減料,多名相關人員被捕,包括總承建商員工及分判商負責人等。據披露,調查主要圍繞該項目的鋼筋工程分判商為節省成本,涉嫌未按圖則施工,導致多處鋼筋工程出現問題,并通過行賄總承建商員工及顧問公司監督人員以圖蒙混過關,甚至偽造工程驗收文件。
事發后,長實集團表示,支持廉署行動,確保香港廉潔營商環境,已初步完成檢視項目工程,正與香港屋宇署商討適當后續處理。
而2月前,一場更大的風暴席卷了李嘉誠家族。2025年3月初,長江和記實業宣布,擬向美國貝萊德集團(BlackRock)牽頭的財團出售旗下和記港口集團包括巴拿馬運河兩端兩個重要港口在內的80%資產,交易金額逾千億港元。
貝萊德被認為代表美國利益的資本集團,而在戰略上,巴拿馬運河又是關乎中國國際戰略重要位置,在中美角力的關鍵期出售港口,雖然交易價格非美,但從更高的國家利益角度,顯然相當不合適宜。
而此交易消息一出,立即引發軒然大波。
。更引人注目的是,中國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港澳辦)在其官方網站罕見地轉載了《大公報》批評此次交易的文章。
香港《大公報》刊文直指交易或危及國家安全,呼吁“停止交割,切勿因小失大”
也有報道稱,鑒于李嘉誠旗下企業近期的一些舉動,中國內地已要求國有企業暫停與李嘉誠家族關聯公司的新合作,并對現有及擬議中的相關投資項目進行審查。
截至目前,該港口交易雖然被暫緩,但并未完全取消。
逐鹿內地屢遭暫停
中國內地市場對富衛至關重要,被內部視為長期增長的核心潛力。內地雖有支持港澳金融機構(尤其大灣區)的政策,但富衛的內地之路頗為坎坷。
早在富衛成立之前,其控制的盈科保險就曾嘗試通過與海南航空合資成立長江人壽(未獲批)以及意圖收購生命人壽(現富德生命人壽)股份等方式叩關,但均未成功。
富衛集團成立后,于2014年在上海設立了代表處,作為進軍內地的“橋頭堡”。2017年,富衛正式向內地監管機構遞交了設立壽險合資公司“富衛人壽”的申請。
2018年,內地放寬外資持有壽險公司股權比例至51%,李澤楷本人亦曾親赴內地與時任中國銀保監會主席會面,溝通合資牌照申請事宜。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2021年5月,富衛集團獲得了“富衛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的企業名稱預先核準。
但自此之后,富衛人壽的籌建進程便陷入了漫長的停滯。那張夢寐以求的全國性壽險牌照,遲遲未能到手。
截至目前,富衛在內地的業務仍停留在代表處運作的非實質性層面,僅通過兩家內地附屬公司向集團共享若干信息科技及支援服務。
無獨有偶,2021這一時間節點之后,也恰逢中國內地加強對各行業監管、以及地緣政治環境日趨復雜的時期。
第四次沖擊IPO
富衛集團的上市之路同樣坎坷曲折。
2021年9 月,富衛首次向紐交所遞交 IPO申請,計劃募資 20億至30億美元,目標估值 130億至150億美元。但同年12月,因中美關系緊張、美國對中概股審查趨嚴等 “監管延遲” 問題,宣告取消。
轉戰香港后,富衛在2022年兩度折戟。2月28日首次向港交所遞表,9月13日因超 6 個月無進展自動失效;9 月接近失效日時再次遞表,仍未成功。這兩次失敗主要因俄烏沖突、全球通脹、加息引發的市場波動,且富衛2021-2022年富衛均為虧損,評估之后,富衛終止了上市。
2023年3月13 日,富衛第三次向港交所申請上市,計劃募資 10 億美元,雖有知名投行保薦,卻因 “市況波動” 和 “市場不確定性” 繼續推遲 IPO。
直至2025年5月,香港市場迎來了近幾年難得的好勢頭。此是富衛第四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不過能否順利成功,也需要時日驗證。估值方面,2024 年曾傳出其 IPO 目標估值為 90 億美元 ,無論如何,今年富衛的上市事件必然是今年香港市場的重頭戲之一。
再來看財務,富衛在2024年首次實現稅后凈利潤,達到2400萬美元;稅后營運利潤(OPAT)更是增長29%,達到4.63億美元,新業務合同服務邊際強勁增長31%至12.22億美元,并首次實現正營運現金流。
相比2022、2023年連續虧損的業績,2024年算是借著火爆的香港市場,還算打了一個漂亮翻身仗。
富衛披露的關鍵數據
結尾
在當下全球格局的劇烈變革中,更好的業績,更活躍的市場,對于精明的李家來說,按理說是天時地利。
但其IPO已不再僅僅是商業故事的比拼。作為亞洲的商業大佬,李家在當下時代也無法完全置身事外。這種復雜局勢對富衛估值的影響,也構成了另一種估值故事。
目前來看,富衛在內地的直接大規模擴張計劃可能會被迫擱置或大幅縮減,其業務重心或將繼續聚焦于服務香港和澳門的內地訪客,以及深耕其他已有的亞洲市場。
而當投資者審視富衛招股書中“探索內地選擇性投資”的表述時,不是是否也會想起李家在內地多次“囤地不開發,賺取超額收益卻回避產業深耕”的爭議往事。
-End-
解析更多保險事件,持續關注公眾號光子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