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上臺的韓國總統李在明,被外媒稱為“韓版特朗普”,韓國的《中央日報》還一度說他“親中反美”。
所以這次他的上臺,國際上目前也認為,可能會改變韓國與中國、朝鮮的關系。
之所以外媒評價他為“韓版特朗普”,是因為他也是一個言辭非常激烈、行為非常激進的人,而且他也在社交媒體上擁有 60 多萬粉絲。
在去年尹錫悅宣布韓國進入緊急戒嚴狀態后,李在明在網上開直播,專門播自己翻墻進入國會的過程,并呼吁韓國民眾前往國會議事堂,保護國會。
正是因為他外放的性格和明確的立場,他也曾遭到敵對的報復。在去年訪問釜山新機場建設地時,他就遭遇了行刺,被刺傷頸部。
李在明的政治主張
但是,這都不是亮點,亮點的是這位總統曾經在選舉的時候,曾明確持有過反日立場。
2023 年,李在明曾絕食 20 天,反對當時日本的核污染水排海。而且 2016年 的時候,李在明就當時日韓兩國簽署《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日本不僅曾經侵略過朝鮮半島,而且還在獨島問題上不斷挑釁,日本實際上是韓國的敵國”。
關于對中國和朝鮮半島的關系上,他和以前的人也是不一樣的態度。在2022年3月的一場電視辯論中,李在明說:“俄烏戰爭的發生,是因為烏克蘭非要謀求加入北約,從而刺激了俄羅斯才導致的?!?/p>
所以,他說“韓國想要和平,就應該減少對鄰國大國的刺激”。對中國和朝鮮,他的態度都是和平、友好的解決問題。
李在明多年之前曾表示,如果他當選韓國總統,將取消薩德部署,收回韓軍的作戰指揮權。在當時,他曾表示“薩德只有48枚導彈,韓國超過一半的地區和人口位于薩德保護的區域之外。美國通過部署薩德來封鎖中國出海口,完全是為了美國的利益,薩德并不能遏制朝鮮,反而有可能使朝鮮半島成為大國角力的戰場?!薄?/p>
在多年之后,他正式當選韓國總統,不知道今后他是否真的會執行他曾經的這些觀點。
在上個月,李在明表示,美韓關系很重要,但是“并不意味著我們會完全依賴美韓同盟”
因為“中國和韓國之間貿易規模很大,如果中國對韓國進行經濟制裁,韓國將會難以承受制裁的后果”。
所以他希望在在全球現如今的格局下,能和各個國家大國之間建立更平衡的關系。
既不站隊美國,也不疏遠中國。
2024年中韓貿易額超過2.3萬億人民幣,中國是韓國的最大出口市場之一。三星、LG、現代這些大廠都離不開中國。所以李在明主政后,也有望加快中韓自貿協定的第二階段談判,擴展兩國在AI、綠色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領域的合作。比如推動韓企擴建在中國這邊的工廠,推動LG等企業投資中國動力電池回收廠等等。
所以,李在明的上臺,對中國來說相比以前可能是個利好。
尤其是科技產業鏈上的合作機會會增加,半導體、動力電池、AI技術一些相關的企業,在未來也大概率會因此受益。
他比他的前任更理性、更務實。政治嗅覺也更為敏感…
所以,我們也期待今后中韓兩國可以有更進一步的“業務交流”。
資料來源:
路透社報道
維基百科
華爾街日報
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