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韓國總統李在明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通話,談及韓美關系、經貿磋商、改組幕僚團隊等話題。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李在明與特朗普通話時還聊起了兩人的遇襲受傷事件。那么,李在明和特朗普通話為要聊遇襲受傷經歷呢?個人認為,主要是三個原因。
共同經歷引發共情。去年1月,李在明訪問韓國釜山加德島時遭到一名持兇器男子的襲擊,頸部受傷流血,幸好搶救及時,李在明保住一命。無獨有偶,去年7月,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競選造勢時遇刺受傷,幸好性命無大礙。共同的經歷容易引發共情共鳴。大難不死必有后福,兩人最終都當選總統,開啟新的征程。
增進友誼、加深感情。國際交往中,私人感情的建立至關重要。日本前首相安倍特別注意與特朗普建立私人感情——為了陪特朗普打高爾夫,專門練習高爾夫;每次與特朗普見面,都要陪特朗普打高爾夫。韓國前總統尹錫悅與美國前總統拜登的私人感情似乎也不錯——尹錫悅訪問美國,拜登請尹錫悅唱歌;尹錫悅唱的歌,是拜登非常喜歡的歌。李在明和特朗普通話聊遇襲受傷經歷,有利于兩人建立私人感情、加深私人友誼。
惺惺相惜,不愧都是“特朗普”。特朗普是美國“二進宮”總統,李在明有“韓國特朗普”之稱。不愧是兩個“特朗普”,李在明與特朗普第一次通話就找到了感覺,找到了共同語言,有利于加強韓美同盟關系。雖然李在明不可能像尹錫悅一樣媚美親美,但無論誰當韓國總統,韓美同盟關系都是韓國外交的根基,不可能忽視韓美同盟關系。兩個“特朗普”在國內都面臨“團結和分裂”的問題,在國際上都面臨“變亂交織”的問題,可謂惺惺相惜、心有靈犀。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李在明和特朗普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韓國和美國也有不同的國情和地情。李在明剛剛嘗到總統的滋味,而且面對的是高度不確定、被世界富豪馬斯克罵作“忘恩負義”的特朗普,面對的是特朗普發動的全球貿易戰——“對等關稅”,如何與美國打交道,如何應對特朗普的“對等關稅”,如何對付特朗普這個朝秦暮楚、一日多變的人,是李在明必須思考和想辦法解決的問題。兩人的“第一次”開了一個好頭,這對李在明也許是個好兆頭。(毛開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