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 關注我們
距離6月10日凌晨1點的WWDC25主題演講只剩幾天,蘋果生態即將迎來一場美學地震。
但這次,主角不是芯片速度,也不是攝像頭像素,而是一種你每天觸碰卻可能從未深思的材質——玻璃。
回想當年iOS 7的扁平化風暴席卷而來,擬物設計的皮革紋理與木質書架瞬間消散,十年輪回,蘋果的設計哲學似乎再次走到了臨界點。
當Vision Pro用空間計算驚艷世界,其visionOS系統的“玻璃美學”早已埋下伏筆——靈動光影、深邃模糊、環境反射。如今,這股風潮正洶涌回流至iPhone與iPad。
前蘋果設計師Sebastiaan de With的暢想令人神往:他筆下的“靈動玻璃”(Living Glass)并非簡單特效。
想象一下,視頻進度條隨畫面高光自然流淌金屬光澤,按鈕邊緣隨指尖移動折射環境光,圖標表面如真實玻璃般產生微妙反光。
這不是冰冷的界面,而是讓手機屏幕本身活了過來,成為有呼吸、會互動的存在。
更深層的變化在于交互邏輯的“物理化”,iOS 26或將告別傳統的封閉式標簽欄,轉向懸浮設計,讓內容不再被粗暴切割。
而且核心功能按鈕會獲得更強烈的視覺重量,仿佛從玻璃背景中浮雕而出,而次要按鈕則悄然淡出視野。
主屏幕甚至可能引入AI驅動的動態滑動層,與傳統應用網格共生,讓手機真正懂你所需。
當iPhone在美學上向Vision Pro靠攏,iPad卻在功能上向Mac步步緊逼。傳聞中的iPadOS 26將帶來標志性轉折:專屬菜單欄。
當連接妙控鍵盤,熟悉的菜單欄將浮現屏頂,雖為觸控優化,但骨子里流淌著Mac的基因——這是iPad生產力進化的關鍵拼圖。
多任務神器臺前調度也將迎來2.0時代,初代因邏輯復雜備受爭議,新版能否化繁為簡,讓用戶真正享受多窗口并行的暢快?
最令人心焦的莫過于Siri的AI涅槃,原定于iPadOS 18的史詩級更新因測試翻車無奈跳票,如今重任落在iPadOS 26肩上。
據傳它將具備:跨應用執行數百種復雜操作;實時感知屏幕內容并智能響應;基于用戶習慣的深度個性化理解;
若真能實現,Siri將從語音指令工具蛻變為真正的智能中樞,但蘋果能否成功,避免再次延期?懸念即將揭曉。
另外,AirPods卻在悄悄進行了人體工學升級:
其中最顛覆的當屬頭部控制2.0,頭部控制增強,點頭/搖頭就能接聽電話/調節對話感知音量,動作識別算法優化升級了;
睡眠感知暫停:自動檢測入睡狀態,助眠音樂/播客自動停止,生物傳感器融合(或聯動Apple Watch;
相機遙控:點擊耳柄觸發快門,遠距離自拍/團體合影,低延遲藍牙指令傳輸;
錄音室級音頻:自動切換模式,視頻創作/采訪錄音,機器能學習分離人聲與背景噪音;
盛宴開啟前,多方消息證實,iOS 26/iPadOS 26 將僅支持 iPhone 11 系列及之后機型。
這意味著:iPhone XS/XS Max/XR,正式止步于iOS 18,告別新功能舞臺(安全更新仍會延續)。
老設備用戶:即使勉強升級,Apple Intelligence等核心AI功能也可能因算力不足而“閹割”,例如需iPhone 15 Pro或更新機型才支持完整體驗。
visionOS的驚艷效果背后,是強大的R1芯片實時渲染光影,當指尖在屏幕上滑動時,光影流轉如真實觸碰玻璃,這種沉浸感可能重新定義人機交互。
時間方面,新系統將于6月10日WWDC25首秀開發者測試版,正式版則要等到9月iPhone 17系列發售,不過公眾測試版預計7月推出。
雖然系統本身免費,但無形中也在推動硬件升級——想體驗完整的靈動玻璃與AI魅力?最新款iPhone或iPad可能是唯一門票。
那么話說回來,你會打算為了升級這個系統而去更換新設備嗎?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