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自己不糊弄自己就好。
hi,我是貓。
我覺得這個世界任何一個詞的定義最好都不要有標準,因為標準越多,人就容易被框住,不僅是思維,行動上也是如此。
好比強者,人們對它的追逐、歸類其實是建立在一種很強的表達結構里面。
互聯網上對強者下定義,有一個很鮮明的風格趨同,那就是邊界清晰,擲地有聲,立場分明、敢于出頭,必須是站在另一端,必須是跟任何軟弱、粘稠、老實作對的那一面。
所以在線上神奇的一點就是,任何極端化的表達,都可能會有人買單,因為網民大部分靠情緒為生,不靠理性思考為生。
你抓住這一瞬間大基數人的情緒,那你就可以拿到流量,可以被看見。
但這些詞語單獨拿出來,組合成一個人,都會讓我們懷疑,現實中真的有這樣的人嗎?我們對人的共識是復合的、是灰度的、是特質,而不是優缺點,更不是完美。
既然人都是不完美的,網紅的翻車是一種必然,那為何公眾對他們的包容度那么低?反倒是廢墟人設,那些情緒化,整天變來變去的網紅,還活得好好的。
這就是網絡世界通達之后,帶來的一體兩面,把所有人都匯聚在一個空間,意味著認知不同的人注定會電光火石,彼此不在一個頻道上,無法共情對方,整天互掐對立的聲音此起彼伏。
而在極端化表達流行的這里,強者是不允許模糊的,你一開始立高人設,那你就要裝到底,有些網民是沒有時間感知力的,他們不認為人是動態變化的,更不認為這個世界是發展的。
但符合大道規律的不變就是變化。
這種固化的思維一旦根深蒂固,人就很難進步。而整天陷入這樣的情緒之言,肯定是不行的,這就是為何我總是反復強調,在網絡上要具備信息的甄別能力,不要人云亦云。
再說,人們對喜歡博主的追逐,對強者的想象都是在投射自己渴望的,期待的,沒有的。因為暫時沒有,人就會把自己的愿望,指望另外一個人來實現,倘若對方沒有做到,就容易陷入更強烈的失落中。喜惡同因,強烈愛著你的人,恨起你來也不會手軟。
但這種關系反而會讓人困擾。真正的強者到底是要做別人眼中的強者,還是自己認為的強者?
我認為真正的強者允許自己“被使用”,但不讓自己完全變成工具。怎么理解呢?
在互聯網上表達,是為了理清自己的困惑,借解決自己的問題,影響大千世界中跟自己有一樣困惑的人,既然如此,那就要允許,無法被所有人喜歡,接受別人看見你,一定是在進行他人的某種投射。
而滿足所有人期待是偽命題,因此想要成為一個內心強大之人要真正思考清楚的是,不是他人想要什么,而是此刻我在做什么,我選擇這樣表達需要付出什么,預期是什么?
如果一個人涇渭分明,他已經內心強大到,做任何的選擇跟決定,都能基于自身當下的條件和處境,沒有不切實際的妄念,那么這樣篤定的人,已經過了取舍之關,做任何事情自然也不會有太多內耗。
因為買斷之前,早已用自己的體系過濾了,想做成某些事,已經做好了舍棄一部分,預期是什么,看似想太多,實際上這些很重要。
離手了,接下來才可以大展拳腳。否則黏黏糊糊,做事心還七上八下有掛礙,那肯定會有很多阻力,結果也不會太好。心跟明鏡兒一樣,上限跟下限都有數,做事情自然會盡可能的順心。
這樣才是讓我們過得更好的邏輯,否則為了在互聯網上贏得更多的親睞,而讓生活變得緊張,懷疑,反倒是本末倒置了。
表達不為了證明什么,只是為了讓自己生活得更好,困惑少一點,問題少一點。
相比總是一成不變的人來說,我更欣賞有一些模糊性的人,一些較真、一些人性、一些不完美構成的真實。
他們接受時代給的烙印,但又不完全把自己交給時代宰割。
他們理解傳播的規則,但又不完全為了傳播改變自己的表達方式。
他們不追求“讓人理解”,但也不自己模糊自己。
或者說,他們允許別人模糊自己,只要自己不糊弄自己就行了。
而這樣的人,也可以隨時把自己推翻。一個隨時都知道自己此時此刻正在做什么的人,才是真的強者,他人口中的標準,標簽,特質,僅作參考,不作為行動準則。
這還不強大嗎?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