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極度坦誠時,就是你無堅不摧時。
生活中,你是否會這樣:
朋友偶爾晚回你的消息,你總會認為是對方刻意疏遠,因此患得患失; 同事更新一條朋友圈,你總會覺得某句話是針對自己,一直悶悶不樂。
別人的一句話,一個動作
乃至一個表情
你就立馬分析出幾十種可能
這不僅會讓關系出現誤會
更會讓自己陷入無休止的內耗
心理學家提出過一個概念
“走出劇情”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劇本,習慣用自己的認知去分析別人,如果深陷其中,就看不到真實的世界。
和人打交道
不必過度分析對方
人心本是叢林
縱使執燈細照
亦難窺全貌
過度剖析他人言行
恰似用顯微鏡觀畫
只見斑駁顏料
反失其整體氣韻
殊不知世上多數人說話
不過如溪水漫流
并無定向
揣摩得越多
越透支心力
思考得越深
越消耗能量
在人際交往中
留三分糊涂
恰是對人性的寬容
水面倒影再美
終究要抬起頭來看真山真水
我們在社交中的大多苦惱
其實是源于自己的
過度敏感、過度分析
敏感
就像是一把雙刃劍
給人豐富感知力的同時
也意味著更容易被入侵
陷入自我否定、精神內耗的沼澤地
一位作家曾說:
所謂人生困境,不過是你胡思亂想,自我設置的枷鎖。
很多事情本不復雜
可我們腦補了眾多細節
加入很多猜測
直到真相面目全非
除了增加內耗,毫無用處
其實,我們不用給自己加戲
在與人打交道時
可以收起我們敏感的觸角
所有的分析、猜想
都不過是假象
有時,我們熱衷于琢磨別人的言行
對別人的想法和行為動機
做過多分析
無外乎導致以下結果
一是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給自己樹立越來越多假想敵。 二是將自身的問題嚴重化,過分夸大自己的失誤與失敗。
其實
把自己交給他人的眼光去評判
正是產生不安和懷疑的根源
太在意外界的看法
只會讓自己搖擺不定
裹足不前
當我們把外在的聲音關到最小
聚焦自己想要的
才能在自己的節奏里
活得自在,行得坦蕩
一所大學曾做過一項實驗:
讓參與者穿著印有明星夸張頭像的T恤,走進一間坐滿學生的房間。 參與者為此深感尷尬,覺得在場的同學們都會注意到自己奇怪的穿著。 他們認為別人的竊竊私語是在對自己評頭論足,別人的肢體動作是在對自己指手畫腳。 可經過調查統計,只有23%的人注意到了他。
事實上
每個人都有他的生活要忙
太在乎別人的眼光
就只會在對方的世界里
逐漸迷失自己
一個人要是管不好思想
就會陷入無限的內耗中
失去掌控生命的力量
簡單的事情過度解讀
只會越來越復雜
傷心的事情過度解讀
只會越來越傷心
生活是屬于每個人自己的感受
不屬于任何別人的看法
人活一世
取悅自己才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
不必過多分析別人
更不必在他人的眼光中打轉
學會為自己賦能
照顧好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然后以從容自如的姿態
去經營適合自己的圈子
當你極度坦誠時
就是你無堅不摧時
來源丨新華社
北林發布
微信:beilinfabu
郵箱:blqwxb@163.com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舉報電話:0455-8315012
舉報郵箱:blqwxb@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