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以小族臨大國,骨子里總懸著不安全感。為維系統治,他們將愚民之術推至極致,遏制民間各種思想,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致使中國科技發展極其緩慢。
與此同時,西方世界經歷了文藝復興的覺醒,工業革命的狂飆,科技文明如乘快車,一日千里,逐漸將固步自封的清帝國遠遠拋在了身后。
落后就要挨打,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清廷和西方各國因為利益關系,最終鬧出了矛盾,爆發了戰爭。積弱的清王朝被打的喪權辱國,中華民族的百年血淚史由此掀開。
當此“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無數仁人志士痛徹心扉,深知唯有變法圖強,方能救亡圖存。
然而紫禁城深處,那位掌握著帝國命脈的老婦人——慈禧太后,卻成了變革路上最頑固的絆腳石。
慈禧本來是咸豐皇帝的小老婆,生了個兒子載淳。咸豐死了她兒子即位,也就是同治帝,她聯合慈安太后和恭親王奕?,把顧命八大臣收拾了,從此開始“垂簾聽政”。
同治帝早逝,她又扶持親侄子光緒上位,待慈安太后病逝,慈禧徹底掃清障礙,大權獨攬。從深宮到朝堂,無人敢攖其鋒。光緒皇帝在她面前亦需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權力與富貴如同金絲鳥籠,她甘愿囚于其中。她打壓新思想,扼殺變法,自己的思想也變得愚昧無知。
在慈禧身邊,曾有一位女官,名叫裕德齡,是位受過西式教育、精通多國語言、見多識廣的貴族之女。
她經常給慈禧介紹西方科技。比如照相機。那時候的相機拍照要閃光、冒白煙,慈禧以為是 “妖術”,死活不肯拍。裕德齡費了不少唇舌解釋,才說服她試試。
可慈禧拍照時,始終都繃著張臉,跟誰欠了她錢似的,拍出來照片出來多難看?
裕德齡她靈機一動,想起“cheese”(芝士奶酪)這個單詞發音時嘴角會自然上揚,好似在笑,于是她試著引導慈禧在快門按下的瞬間念出這個詞。
慈禧的英文發音不甚靈光,這“cheese”從她口中吐出,竟成了字正腔圓的“茄子”,但確實嘴角真往上翹了,照片效果精神多了。打那以后,慈禧拍照必喊“茄子”。
愛迪生在1879年點亮了人類第一盞實用電燈泡,這玩意兒在西方早普及了,可直到19世紀末才傳入清朝。
一日,慈禧召見外國使者,命其當場演示這“電燈”的神奇,周圍圍了一圈宮女太監,還有幾個外國公使和技術人員。
技術人員擺弄著電線、開關,使者恭敬應命,一番操作后,輕輕旋上一個玻璃球狀物。剎那間電流接通,那燈泡驟然綻放出穩定而明亮的光芒,將周圍映照得如同白晝!這光芒,遠非宮中慣用的燭火油燈可比擬。
就在這電光火石、滿室生輝的一瞬,旁邊凝神觀看的慈禧太后,竟不假思索地脫口高呼:“茄子!”
這一聲喊得清脆響亮,卻讓在場的外國使者和懂洋務的臣子們瞬間懵了。眾人面面相覷,滿心疑惑:老佛爺對著個發光的玻璃泡喊“茄子”?場面一時凝固,尷尬得連空氣都仿佛停滯了。
原來當燈泡驟然亮起、光芒四射的那一剎那,慈禧太后恍惚間,仿佛又看到了照相機拍照時那刺目的閃光!長久以來形成的條件反射瞬間被喚醒,她下意識地以為又到了拍照的時刻,那聲習慣性的“茄子”便自然而然、未經大腦地沖口而出。
還是裕德齡反應快,趕緊打圓場:““太后圣明!此乃提醒我等,此等新奇光耀之景,實乃千載難逢,理當拍照留影,傳之后世,方不負此吉光片羽!快拿相機來!”
這番急智解圍,既維護了太后的尊嚴,又巧妙地化解了尷尬。眾人如夢初醒,忙不迭地附和,趕緊搬照相機的搬照相機,布景的布景,現場氣氛頓時從冰點轉為一片“遵旨”的忙碌。
一場因無知而起的“洋相”,在裕德齡的機敏應對下,勉強算是體面收場。
清朝的龍旗最終在辛亥革命的炮火中黯然降落。裕德齡遠走海外,用英文寫下了她在紫禁城兩年的所見所聞——《我在慈禧身邊的兩年》(Two Years in the Forbidden City)。
書中她以親歷者的視角,忠實記錄了那次對著燈泡喊“茄子”的趣事,為這個深宮笑談留下了珍貴的白紙黑字。
如今咱們拍照,也是經常喊“茄子”?大家咧嘴一笑,照片里的笑容能甜到心坎里。只是沒想到這個口頭禪,居然跟一百多年前的大清老佛爺慈禧太后有關系!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