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銜前夕,當彭總得知作為志愿軍參謀長的解方,只被授予少將軍銜后,很是惱火,直言道:如果志愿軍參謀長只授少將,那我這個司令員最多是中將。
彭總是一個非常耿直,講原則的人,他都站出來為解方鳴不平,可見解方授少將,確實有些差強人意。
作為志愿軍參謀長,準兵團級將領,解方授中將應該最為合適。那為什么組織上最后僅授予他少將軍銜呢?說起來主要有4個關鍵原因,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第一個原因,半路革命,資歷欠缺
解方在抗美援朝時期很突出這不假,但在國內的戰爭階段,他就沒那么耀眼了。解方出身東北軍,做過張學良的副官,1936年才秘密加入我黨,因此他沒有參加過紅軍和長征,直到1941年,才公開身份參加革命。
這么一大段空白,如果他的軍銜高了,很容易讓紅軍時期的老革命、老資歷產生不滿的情緒。1955年大授銜,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團結各個方面,如果因此鬧出意見,那就背道而馳了。
第二個原因,長期擔任副職,缺少戰功
1941年,解方公開身份參加八路軍后,先后擔任幺二零師三五八旅參謀長、呂梁軍區參謀長、東北民主聯軍副參謀長、四野十二兵團參謀長等等,主要做的還是參謀工作,沒有親自帶兵的經驗,也沒有直接指揮過中型、大型戰役,戰功有所欠缺。
而且在我軍中,參謀長的地位并不高,很多時候,除了軍事主官和政委,參謀長的地位甚至低于軍事副職和政治部主任,在軍隊首長中往往僅排第五位。
因此大授銜時,參謀長的軍銜普遍較低。這也是不少將領寧可做低一級別的軍事主官,也不愿意當參謀長的原因。
解方在軍中長期擔任參謀長,評銜時肯定會受到影響。
第三個原因,缺乏代表性
大授銜時,解方是東北軍出身將領的代表。出自東北軍體系的將領確實為革命作出過貢獻,不過從貢獻程度來講,尚未能與紅軍三大主力將領的功績相提并論。
授銜時,東北軍將領中,上將有呂正操,中將有萬毅,名額也就足夠了,其他將領基本都是少將。
就連張學良的親弟弟張學思,也僅是少將軍銜。從對東北軍的代表性層面來說,解方總不能說比老張家的人還強吧。
第四個原因,家庭出身減分不少
解方出生于吉林的一個大地主家庭,其父是當地頗具勢力的大地主。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這樣的家庭出身并非幸事。
解方本身是從舊軍隊投身革命的,并未與眾多革命同志一同經歷最為艱難困苦的時期。而且,他的家庭成分屬于被革命的對象。倘若在授銜時給予他過高的軍銜,那些出身貧苦的老紅軍們,心里會作何感想呢?
要知道,在軍銜評定和待遇分配等問題上,曾流傳過這樣一句牢騷話:“早革命不如晚革命,晚革命不如反革命”。這反映出當時不少人心中對軍銜評定和待遇分配存在一些不滿情緒。綜合來看,以解方這樣的特殊情況,確實不太適宜授予過高的軍銜。所以評銜小組,最終授予解方少將軍銜。
話說回來,授予解方少將對整體來說也有個好處,連志愿軍參謀長都是少將了,其他那些被評少將本來感覺不服的人,瞬間也沒了脾氣。
對于軍銜高低,解方本人是不在乎的,本來他從舊軍隊投向革命陣營,也不是為了那幾顆星星。此后一直在軍事教育領域發光發熱,培養出很多解放軍高級人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