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南方的田間地頭,曾有一種植物被農民們尊稱為"草中皇帝",它的莖稈能長到四米多高,葉片寬大如玉米,畝產可達20噸以上。這就是皇竹草,一種原產非洲的禾本科植物,上世紀四十年代引入我國后,因其驚人的生長速度和豐富的營養價值,迅速成為南方地區畜牧養殖的重要飼料來源。然而近年來,這種曾經的"飼草之王"卻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種植面積不斷萎縮。這一現象背后,折射出我國農業結構調整、生態環境變遷以及農民生計方式轉變的深層邏輯,看看有道理嗎?
一、皇竹草為啥被稱之為”草中皇帝,飼草之王“
皇竹草之所以被譽為"草中皇帝,飼草之王",實乃其卓越品質與多重價值使然。這種神奇的禾本科植物猶如自然界饋贈的綠色瑰寶,以其驚人的生長速度和豐碩的產量傲視群草。在適宜的生長條件下,皇竹草宛若被施了魔法般,日生長量可達5-7厘米,年產量輕松突破30噸/公頃,這般豐產性能令其他牧草望塵莫及。
其營養價值之高,堪稱飼草界的"營養金庫"。粗蛋白含量高達18%-21%,堪比優質豆科牧草;富含17種氨基酸和多種礦物質元素,猶如為牲畜精心調配的全價營養餐。更令人稱奇的是,其粗纖維含量適中,消化率可達65%以上,牲畜采食后增重效果顯著,肉質改善明顯,難怪被養殖戶奉為"增重神器"。
皇竹草的適應性之強,恰似一位"草中探險家"。從熱帶到溫帶,從貧瘠山地到鹽堿灘涂,它都能頑強生長。其根系發達如網,能有效固土保水;抗旱耐澇特性突出,在極端天氣下仍能保持旺盛生命力。這種頑強的適應能力,使其成為生態修復的先鋒植物。
在經濟效益方面,皇竹草更是展現出"一本萬利"的特質。種植成本低廉,管理粗放,卻能為養殖業節省30%以上的飼料成本。其多次收割的特性,讓種植戶實現"一種多收",投資回報率令人艷羨。可以說,皇竹草完美詮釋了"高產、優質、高效"的現代農業理念,無愧于"飼草之王"的桂冠。
皇竹草的輝煌歷史與其生物學特性密不可分。作為典型的C4植物,它具有超強的光合作用效率,在適宜條件下每天能生長5-7厘米。廣西畜牧研究所的數據顯示,新鮮皇竹草粗蛋白含量達12%,是玉米秸稈的3倍,且富含17種氨基酸和多種礦物質。
在九十年代養殖業蓬勃發展的時期,廣西、廣東等地的皇竹草種植面積曾突破百萬畝,被養殖戶譽為"不花錢的飼料"。當時許多農戶都會在房前屋后種上幾叢,隨割隨喂,大大降低了養殖成本。
二、皇竹草為啥現在種得少了?
然而,進入21世紀后,皇竹草的"王座"開始動搖。首當其沖的是土地成本的變化。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勞動力不斷向城市轉移,留守老人和婦女難以承擔皇竹草繁重的田間管理。這種草雖然生長快,但需要頻繁刈割(每年6-8次),每次收割都要面對堅硬莖稈上的細密絨毛,容易引起皮膚過敏。在江西贛州的調查顯示,種植一畝皇竹草的年均用工量是水稻的2.5倍,而農村日工價已從2005年的30元漲至現在的150元,經濟效益明顯下降。
其次,現代農業技術的進步催生了替代品。青貯玉米的推廣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中國農業大學的研究表明,青貯玉米雖然單產略低(約15噸/畝),但能量含量高出20%,更適合規模化養殖場的標準化喂養。更重要的是,玉米種植可以實現全程機械化,從播種到收獲都能用機器完成,人力成本僅為皇竹草的1/3。在河南某萬頭奶牛場,技術負責人算過一筆賬:使用皇竹草每噸成本要220元,而青貯玉米只要180元,年節省飼料費用超百萬元。
氣候變化也給皇竹草種植帶來了嚴峻挑戰。這種熱帶植物耐寒性差,氣溫低于5℃就會停止生長,零下溫度可能導致宿根凍死。近年來反常氣候頻發,2020年湖南的一場寒潮就使永州地區30%的皇竹草種苗凍死。與此同時,皇竹草旺盛的生長力正在變成生態負擔。在福建武夷山區,一些棄管的皇竹草肆意蔓延,擠占原生植被生存空間。其發達的根系會分泌化感物質抑制其他植物生長,被林業部門列入"潛在入侵物種"名單。
三、現在農村還有種植皇竹草的嗎?
不過,皇竹草并未完全退出歷史舞臺。在云南紅河州的山地牧場,它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飼草來源。當地養殖戶發明了"階梯式種植法",利用不同海拔的溫度差異實現全年供應。更有前瞻性的嘗試來自廣東湛江的農業企業,他們開發出皇竹草發酵飼料,通過添加微生物菌劑將粗蛋白含量提升至18%,產品遠銷東南亞。中國熱科院的研究團隊則選育出"熱研4號"新品種,抗寒性提高2℃,已在貴州山區推廣試種。
從更深層次看,皇竹草的興衰折射出我國農業從傳統粗放模式向現代化集約經營的轉型。老一輩農民記憶里"一把鐮刀養十頭牛"的時代正在遠去,取而代之的是精準營養配比的全混合日糧。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像皇竹草這樣高勞動強度的傳統飼草必然面臨淘汰,但它的生物學優勢仍值得重視。或許未來的出路在于培育適合機械化收割的新品種,或者開發其生物能源價值——已有實驗證明,皇竹草的纖維素含量使其有望成為第二代生物乙醇的優質原料。
站在鄉村振興的歷史節點回望,皇竹草的命運恰似一面鏡子,映照出小農經濟與現代農業體系的碰撞與融合。那些曾經在烈日下揮汗收割的身影,正在被拖拉機的轟鳴聲取代;而"飼草之王"的傳奇,或將通過科技賦能續寫新的篇章。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如何平衡效率與生態、傳統與創新,皇竹草的故事給了我們一個意味深長的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