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曾說:“是他改變了我的命運、20年前的老校長——劉道玉先生?!?/strong>除了易中天,因為他,而命運被改變的,還有楊小凱、鄧曉芒、趙林、鄒恒甫、野夫,以及陳東升、毛振華、艾路明、雷軍等人。 他就是被公認為“武漢大學永遠的校長”——劉道玉先生。
他是80年代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驅,因為他,武漢大學曾一度風頭無兩,成為當時全世界最耀眼的明星學府。但如今,他幾乎被徹底遺忘,據說,一份《當代湖北專家大辭典》,4321人中,竟然找不到他的名字。
他最不能忍受的
是自己的學生被埋沒、被戕害
從《其命維新:劉道玉口述史》一書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位慧眼識才的伯樂,更是一位“愛學生如子”的校長:
當年,易中天即將被分配到邊遠地區的關鍵時刻,是劉道玉竭力爭取,甚至找到教育部,不惜以“犧牲”武漢大學5個本科生的名額,換易中天留在武漢大學。
最接近諾獎的華人經濟學家楊小凱,因歷史原因入獄十年,出獄后“無人敢接收”,是劉道玉力排眾議,邀請楊小凱擔任武漢大學講師,而后又克服千難萬險,幫助楊小凱前往普林斯頓大學深造。武大因此少了一位優秀的講師,但中國卻誕生了首位世界級經濟學家。
從武大畢業后,踏入仕途的野夫,被人構陷、身陷囹圄,很多舊交都避之唯恐不及。是當年的老校長劉道玉,帶著兩位博士同學,親赴高墻內探視。這一幕,被作家野夫多次提起。
劉道玉先生不僅識才、愛才,還是當年恢復高考的關鍵人物,更是與世界接軌的偉大教育家。然而,其命運卻充滿了悲劇和傳奇色彩。
他為武漢大學而生
中國教育因他而輝煌
1979年,劉道玉辭去了教育部高教司司長的“官職”,回到自己的母校武漢大學,開始主持一場轟轟烈烈的教育改革。
他廢除了當時通行的大學政治輔導員制度,開創了導師制、學分制、主副修制、自由轉學制、插班生制、教授定編制等新制度。
因為劉道玉大刀闊斧的教育改革,武漢大學面貌煥然一新:“連走路都是跑步前進,圖書館、實驗室燈火通明,教授自覺加班。”武大的畢業生飽受贊譽,全球各大名校主動來聯合辦學。今天,蜚聲海內外的“武大校友會”,其中最杰出的校友,幾乎都繞不開“劉道玉時代”。
他在高光時刻被突然免職
但從未停止對教育的思考
然而,1988年初,他卻突然被免去武大校長職務,初見成效的改革也戛然而止了。隨后,改革的風氣驟然發生變化,不只是教育,屬于理想主義的80年代結束了。
關于劉道玉被罷免的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他的改革過于激進,觸犯了某些人的利益,也有人認為是劉道玉性格太硬,在政治上“過于單純”。
劉道玉被免職后,受當時政治環境影響,“就算生病住院也要被拉出來檢討,大會小會上都要點他的名,但他拒絕寫一個字的檢討?!?/p>
但是,劉道玉的影響實在太大了。被免職后,多次受邀出任廈大、暨南、華僑等大學的校長,甚至還有某市市長等職位,但都被他婉言謝絕了。他說:“我不是做官的料,我只會辦教育”。
從高光時刻跌落,劉道玉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沉迷于昔日榮光。相反,他開始潛心研究教育理論,還成立了劉道玉教育基金會,將慈善注入教育。
三十多年來,劉道玉筆耕不輟,但所思所寫,不是為自己辯護和立傳,而是探尋“何謂人才、何謂大學、何謂教育之真諦”等追本溯源的大問題,以及中國教育轉型的現實路徑。《其命維新:劉道玉口述史》一書,正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易中天說:“他不是一個圣人,他是一個戰士。”我們肯定劉道玉,其實是肯定改革,懷念劉道玉,其實是呼喚改革。改革是沒有任期的。唯其如此,劉道玉才成為了‘永遠的校長’”。
教育的重要性從來不需多言,它不僅關乎整個國家社會,更關乎每一個個體的靈魂與思想自由。在這個我們依舊需要教育變革的時代,店長薦書力薦劉道玉先生所著《其命維新:劉道玉口述史》,點擊下圖即可購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