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潮玩經(jīng)濟,底層都是金融,更準確的說是類似“文交所”一樣的藝術(shù)品金融,但有些類似“博彩”模式,但在法律上又繞開了“博彩”的定義,從而變成一種類似大宗商品“盲開賭石”、文化藝術(shù)品“郵票交易”類似的邏輯!
我這里以當下最火的“泡泡瑪特”為例:
Labubu作為泡泡瑪特旗下的潮玩IP,近年來通過限量發(fā)行、品牌營銷和二級市場交易機制,逐步完成了金融衍生品的定位,當下除了沒有上交易所交易,各方面都已經(jīng)具備成熟的金融屬性,這比起其當初只有靠“閑魚”,升級了不少,通過做市商機制,其隱藏款的年均增值率超過300%也就不奇怪了,已經(jīng)遠高于黃金和股市的年均收益率,這顯示出了其在投資領(lǐng)域的特殊性!所以90后花600萬買房放潮玩也就很正常了!
我們先來看看,為什么其具有金融屬性:
(1)Labubu通過限量發(fā)行和隱藏款盲盒機制,從而推動其在二級市場的價格飆升。例如,2024年年初,Labubu的盲盒價格為99元,但到2024年11月,部分隱藏款價格已飆升至13999元,增值2200%。這種稀缺性使得Labubu具備了類似金融衍生品的特征,即通過限量和稀缺性吸引投資者,而不太會有人關(guān)心,這個價格和價值的發(fā)現(xiàn)和錨定過程是怎么樣的,又是誰在實際承擔做市商責任,從而撮合消費者交易!而且當上述這些策略疊加粉絲經(jīng)濟效應(yīng)后,就能合法的推高二級市場溢價。
(2)Labubu和傳統(tǒng)的“灰色金融”不同,他沒有承諾高額返利,也沒有讓你社群裂變,他走的是一條類似2012-2015年左右“文交所”的路線,我們看到,在潮玩交易平臺(如 “葩趣”)和社交社群(如閑魚、小紅書),已經(jīng)形成了相對成熟的流通體系,用戶可便捷地進行轉(zhuǎn)售、拍賣甚至 “期貨交易”(如預(yù)售未拆盒盲盒)。部分玩家也將潮玩視為 “另類資產(chǎn)”,通過囤積熱門款等待升值,類似郵票、球鞋等收藏品的投資邏輯。
這種模式下,只需要告訴受眾價值發(fā)現(xiàn)的路徑,并通過官方的引導(dǎo),在社交媒體,讓用戶自發(fā)的裂變和產(chǎn)生交易市場就行!
(3)金融的流動性需要仰仗流量經(jīng)濟,買賣的人越多越活躍,當年的“毒APP”火爆,也是一樣的邏輯“炒鞋”!因此,Labubu的火爆離不開品牌營銷和社交媒體的推動,比如,泰國明星Lisa的帶動使得Labubu成為“皇室同款”,在東南亞市場迅速走紅。社交媒體上的頻繁曝光,使得Labubu成為年輕人的“社交貨幣”,進一步推動了其在二級市場的交易熱度。這種情況下,隨著基礎(chǔ)交易量的上升,只要先做市成功一兩次,后續(xù)的用戶自我價值裂變,和價格發(fā)現(xiàn)就形成了。但是,大家不要忘了,無論何時,最大的莊家都是擁有“無限鑄幣權(quán)”的品牌擁有方!
(4)Labubu在二手市場的交易機制,使得其價格波動類似于金融資產(chǎn),而做市商的模式,也能以小搏大,影響全球價格。在2024年雙十一期間,Labubu廠家就頻繁補貨,導(dǎo)致盲盒價格下滑,投資者的心理預(yù)期也隨之變化。這種價格波動和交易機制,使得Labubu具備了金融衍生品的特征,即價格受供需關(guān)系和市場情緒的影,但最后的籌碼還是在品牌本身手里,現(xiàn)在的LABUBU就是缺一個“交易所”而已!
但我認為也快了:
因為,隨著Labubu的國際化擴張,使得其在海外市場也具備了投資屬性。例如,2025年一季度,美國收入同比增長895%-900%,歐洲收入同比增長600%-605%。這種國際化擴張,使得Labubu的增值潛力不僅限于國內(nèi)市場,而是擴展到全球市場,而一旦這種模式全球化后,就實質(zhì)上形成了“定價權(quán)”的全球化!也具備了國際市場的基礎(chǔ)銷量,不出意外的話,泡泡瑪特很快就會在香港或美國進行“穩(wěn)定幣”和“RWA”發(fā)行!
所以,既然價格指數(shù)已成,黃金能投,潮玩也能投,這本身就是時代的差異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