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是大多數人在城市打拼時的必經之路,選對一套合適的房子能讓漂泊的生活多一分安穩,而樓層的選擇更是其中的關鍵。畢竟房價再合適,若樓層帶來的居住體驗太差,每天回家都可能變成一種負擔。市場上關于買房樓層的說法五花八門,有人說頂樓不能買,夏天像蒸籠;有人說低樓層千萬別碰,又吵又潮。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為了弄清楚買房時到底該避開哪些樓層,我專門咨詢了一位內行人士。他說,很多人對樓層的忌諱其實存在偏見,像頂樓、三樓、七樓這些常被吐槽的樓層,只要條件合適,反而可能是性價比之選,而真正需要謹慎避開的是這4個樓層。
先說說那些被冤枉的樓層。頂樓確實存在夏季悶熱的問題,但現在很多小區的頂樓做了隔熱層處理,加上空調的普及,這個問題已經緩解不少。而且頂樓私密性好、視野開闊,對于喜歡安靜的人來說很合適,房價往往還比中間樓層低 10%-15%。14層、18層這類樓層,有的人有忌諱,是因為諧音或者寓意的關系,但實際上,這類樓層是中高樓層,采光通風俱佳,價格也適中。
至于大家擔心的3層、4層的低樓層噪音問題,其實取決于小區的隔音效果和周邊環境。如果小區是人車分流設計,且樓棟間距足夠,三樓的居住體驗并不會差。所以說,3層、4層、14層、18層,包括頂樓和低樓層,并非絕對不能買,關鍵看具體房屋條件。
內行說:這4層才不建議買。
(1)無遮擋的底層。
中介說,買房時最該警惕的是無遮擋的底層。這里指的是窗外沒有綠化帶、陽臺正對著馬路或垃圾桶,且沒有架空層的一樓。這類房子的缺點幾乎無解:首先是噪音污染,早出晚歸的車輛鳴笛、樓下行人的交談聲、甚至垃圾桶的翻動聲都清晰可聞,對于睡眠淺的人來說堪稱噩夢;其次是私密性差,路過的人很容易看清室內情況,拉上窗簾又會導致采光不足;最后是灰塵問題,靠近地面的底層容易積灰,即使緊閉窗戶,每天打掃仍會有一層浮塵,長期居住影響健康。
(2)設備層及下一層。
很多人在看房時會忽略設備層這個隱藏雷區。設備層是一棟樓里放置水泵、變壓器、電梯控制柜等設備的樓層,通常位于中間樓層或地下室。若買到設備層及其正下方的樓層,麻煩可能接踵而至:設備運轉的低頻噪音和震動會 24 小時持續,尤其到了夜間,細微的嗡鳴聲會格外明顯,長期下來可能影響睡眠質量;部分老舊小區的設備層還可能存在管道漏水風險,一旦發生滲漏,下層住戶的天花板很容易受損,維權起來既耗時又費力。
(3)戶型奇葩的腰線層。
買房市場中還有一種容易踩坑的樓層。戶型被腰線層影響的房子。腰線是建筑外墻上的裝飾線條,一般凸出墻面 30-50 厘米。若買到腰線層的房子,可能面臨兩個問題:一是腰線會遮擋部分窗戶,導致采光面積縮小,尤其小戶型房子,白天可能都需要開燈;二是腰線頂部容易積灰、積水,下雨時雨水順著腰線流淌,可能滲入窗戶縫隙,久而久之還會導致墻面發霉。更麻煩的是,買房時很難要求房東徹底維修,只能自己忍受潮濕和陰暗。
(4)超高層的頂樓。
其實買房選樓層,本質是在選擇生活方式。沒有絕對不能買的樓層,只有不適合自己的房子。避開上述三類明顯有硬傷的樓層,再結合自身需求,比如上班族優先考慮電梯便利性,帶老人的家庭側重低樓層,才能找到既劃算又舒心的住所。畢竟,買房的實際目標是讓生活更便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