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5月以來,下跌周期長達5個月的歐洲市場,終于觸底反彈,FOB鹿特丹從230歐元/噸附近低位回升40歐元/噸至270歐元/噸,三季度合約商談在即,大戶買盤撐市為主因。
6-7月進口供應或均維持高位
持續的下跌,自然帶來了非伊貨供應的增加,我們此前就已經給與了6月非伊50-52萬噸附近的供應總量,且目前根據船期計劃觀察,7月或南美供應同步維持高位,從而支撐非伊貨抵港維持50萬噸以上,從而使得7月進口可能仍在130萬噸附近。
圖1 2023-2025年1-7月進口外輪卸貨量對比(萬噸)
數據來源:隆眾資訊
因5月底國內沿海碼頭整體卸貨情況順利(本網統計口徑為靠泊即算入),使得當月中東主力區域最終卸貨計入91萬噸;6月初,中東主力裝船情況尚算正常,至截稿前,有15.3萬裝出發往中國,并暫時計入6月中國卸貨,因此我們預估本月中東主力區域卸貨計劃最新數據為81.7萬噸。
沿海非顯性碼頭補貨及備貨需求支撐進口貨消費,從而使得高進口供應但顯性碼頭總體不累庫
近期,聽聞部分中東主力工廠運力略顯欠缺,但從招標點數觀察,中國市場買盤意愿仍算良好。支撐進口貨買盤意愿的主因就在沿海地區的消費能力上。之前我們多次提出進口貨消費能力穩健,隆眾數據的5月進口貨卸入129.43萬噸,環比4月增加52.5萬噸,但沿海的港口庫存基數并未見增加,主因就在非顯性終端碼頭的抵港量大增上。存量以及新增需求的重啟或計劃開車,補貨、備貨動作強力支撐了進口貨的吃貨能力,尤其是還有美金計價偏低導致了進口成本低廉的配合。
國產貨跌出價格優勢,套利空間再打開
在內地產區持續一個多月的下跌后,國產送到價格開始凸顯優勢,有北方大型終端工廠有采買動作。但上游企業良好的現金流利潤,以及產業鏈下游利潤的不佳,依舊難以使得內地傳統貿易商以及終端滋生囤貨以及做多意愿。大環境下的終端需求不佳,嚴重拖拽著傳統貿易商向好的心態,他們認為產業鏈利潤分配不均,需要上游的繼續下跌或等待下游的好轉來重新分配產業鏈利潤。而上游企業,盡管整體庫存水平不高,但的確因為良好的現金流利潤,而維持著較為積極的出貨意愿。最終,多重因素造就了內地市場向好驅動的匱乏。
數據來源:隆眾資訊
綜上,即使沿海需求穩健,并且很可能出現淡季累庫有限的情況,但在整體大環境的終端需求制約下,甲醇的向好驅動被充裕的國產供應嚴重拖拽著。預計6月甲醇或大概率上下兩難、區間波動為主,關注政策、或實質性需求的變化以及貿易商心態;進口貨市場則關注歐洲反彈的持續性和中東主力區域的裝船進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