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們對銻、鎵、鍺等關鍵礦產實施出口管制,旨在限制對手在半導體和軍工領域的發展。
原以為此舉能精準打擊對方“命門”,甚至有西方企業公開表示庫存告急。
但幾個月過去,預想中的緊張局面并未出現。
表面上看各國都以為中國掌握了美國礦產命脈,但規則總有了漏洞,甚至對于美國來說,他們已經有了“更好”的緩兵之計....
我們打出一張稀土王牌,想將對手一軍,沒想到,牌桌下有人開了條暗道,這張牌正悄悄溜到對手手里。
實際上,這盤棋從去年我們擰緊關鍵礦產的出口“水龍頭”開始。
首先要明確的是,銻、鎵、鍺,這些名字拗口的金屬是半導體、軍工高科技里不可或缺的“維生素”。
而有關礦產管制令一出,我們都以為精準打擊了對手的“命門”。
當時的氣氛確實緊張,一些西方軍工巨頭甚至公開叫苦,說庫存撐不了幾個月,表面上這聽起來效果立竿見影,似乎再過一陣子,他們就得低頭。
可怪就怪在這里,幾個月過去了,預想中“跪求”的場面并沒出現,那些本該急得像熱鍋上螞蟻的企業,日子過得似乎還挺滋潤。
如此一來也不免讓人好奇,風平浪靜的表象下到底發生了什么詭異的事情?
原來,一出“卡脖子”的硬漢戲,被悄悄演成了“偷梁換柱”的懸疑劇。
數據不會撒謊,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世界地圖上兩個不起眼的角落,泰國和墨西哥,突然成了對美出口某些關鍵礦產的“暴發戶”。
尤其是氧化銻,這兩個國家賣給美國的量,竟然超過了過去幾年的總和,這就好比兩個平日里默默無聞的小角色,一夜之間成了武林盟主背后沒點蹊蹺誰信?
更有趣的,是我們自己的海關數據。
同一時期,泰國和墨西哥在我們這里的稀有礦產進口榜單上,排名坐著火箭往上躥,幾年前它們連前十的邊都摸不著。
一邊是泰國、墨西哥本身并無像樣的礦產開采能力,另一邊卻是它們對美出口量和自中國進口量的同步暴增。
這不就是左手倒右手嗎?也就是說這些礦產換了個國籍,貼了個新標簽,就繞開我們的禁令,堂而皇之地流向了美國。
一筆你好我好,唯獨我們不好的買賣,但冷靜下來細細思考,這場“洗產地”的大戲能演得如此順暢,實際上背后全都是赤裸裸的利益算計。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在這件事上美國人是最大的推手。
他們的算盤打得極精,打算在短期內必須穩住供應鏈,不能讓高科技和軍工企業真的“斷炊”。
這場轉運游戲,就像是給他們爭取時間的“麻醉劑”。
但更長遠的圖謀是利用這個緩沖期,加速建立“去中國化”的供應鏈,他們一邊通過墨西哥“進貨”,一邊在非洲重啟舊礦,在本土研發回收技術。
可以說轉運越成功,他們“脫鉤”的底氣就越足,我們這張王牌的威懾力,就越是被稀釋。
而反觀泰國、墨西哥這些中間商,更是樂見其成。
他們熱衷于在兩大巨頭之間充當“二道販子”,既能賺取不菲的轉口貿易費,又能提升自己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
這種“兩頭下注,悶聲發財”的策略,讓他們在這場渾水里摸到了大魚,這筆買賣對美國和中間商來說,是雙贏。
但最堅固的堡壘,往往從內部被攻破,讓人五味雜陳的,或許還是我們自己人扮演的角色。
縱觀整個貿易局勢,“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句話在全球化的供應鏈里,被演繹得淋漓盡致。
為了保住訂單和利潤,一些國內企業很可能通過海外的“馬甲”公司,與第三方貿易商聯手把受管制的礦產,名正言順地運往中轉國。
這背后,或許有利潤驅使下的鋌而走險,或許也有全球經濟寒冬下,甚至也有很多小國為了活下去所選擇的無奈之舉。
但無論如何,這種行為都客觀上為對手遞上了刀子。
更棘手的是,轉口貿易、離岸公司這些原本為了促進商業便利的國際規則,如今成了規避管制的天然“暗道”。
當一家中國企業控股的泰國公司出口礦產時,法律上的“產地”就變成了泰國。
這形成了一個全球性的“監管真空”,讓這場“偷梁換柱”的游戲玩得滴水不漏,讓我們空有一身力氣,卻打不著人。
只不過面對這種局面,光是抱怨和憤怒毫無用處,這更像一場考驗智慧和定力的長跑。
與其隔空喊話,不如看看對手是怎么玩的,美國打擊他國商品繞道轉運時,手段可一點都不含糊。
他們跟越南簽訂的貿易協定里就專門加入了“反轉運監察條款”,授權越南對疑似來自中國的轉運商品,直接加征高額關稅。
這一招的精髓,不在于關稅本身,而在于通過雙邊協定,把壓力直接傳導給“中間商”,讓轉運行為的成本和風險急劇升高,變得無利可圖。
而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能做的一方面必須收緊出口許可的口子。
建立更嚴厲的責任追溯機制對那些頂風作案、配合轉運的企業,必須下狠手讓他們知道背叛國家戰略的代價有多沉重。
另一方面,對外要“精準拆臺”。
或許可以主動與泰國、墨西哥這類中轉國談判,在新的貿易協定里,加入類似的“戰略物資反轉運條款”。
我們可以提出聯合執法,一旦查實不僅可以削減其稀土進口配額,甚至可以與更廣泛的經濟合作掛鉤。
這需要高超的外交手腕,更需要堅決的談判立場。
但這場圍繞戰略物資的博弈,遠未結束,貿易戰里沒有旁觀者,坐視漏洞而不堵死的人,最終只會讓自己陷入被動。
只有當那些在墨西哥港口、泰國倉庫里等待“洗白”的礦產,真正變成燙手山芋時,我們的王牌,才能重新成為王牌。
信息來源:觀察者網
參考資料:
1.觀察者網:《警惕!“美企竟這樣繞過禁令,偷拿中國關鍵礦物”》,2025-7-10
喜歡本期節目,請您點擊“關注”,不錯過下期分享。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此文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