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也向中國要稀土,稱中國不給會“削弱地位”,英媒送來助攻。印度也急了,在用于制造汽車的稀土產品庫存即將告罄的情形下主動呼號及反向施壓莫迪政府,希望莫迪政府能夠出面從我國手中獲得源源不斷的不受限制的稀土產品供應。
印度汽車制造商協會指出,預計從5月底或6月初開始,印度汽車行業的生產就將陷入停滯。
但德國當下也顯現出即將步入印度后塵的突出特征,看起來世界汽車制造行業(除我國之外)馬上就要迎來大停擺,一切根源都指向了我國針對于美國出臺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
據媒體報道,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希爾德加德·穆勒在本月3日公開表態,稱:“如果不能改變德國汽車受制于稀土管制政策的現狀,德國汽車未來可能將延誤甚至是中斷生產”。
言外之意是我國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對于德國汽車行業的影響越來越深,不單單是美國企業受到影響,德國汽車、印度汽車等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
但包括德國、印度在內等多個國家都無法在短時間內找到應對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的有效解決方案,這使得加快我國放松限制稀土產品成為唯一的選擇,否則世界汽車制造危矣。
這里的世界汽車制造指的是除去我國之外的全球車企都會受到稀土管制政策的影響,如果時間期限足夠長久,那么可以預見的態勢必然是中企逐漸高歌猛進占據世界汽車主要市場份額。
但既是為了自保又關乎到了眾多產業鏈工人的實際利益需要,世界汽車行業不能就此坐以待斃,不能允許“削弱地位”這種情形持續上演。
事實上,印度早在5月發聲警告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會帶來諸多不利影響時就旗幟鮮明地提到了這一點,如果印度不能獲得我國出產的稀土產品,印度汽車的地位會遭到顯著削弱。
有意思的是英媒主動報導透露出德國也步入印度后塵的這一助攻行為看起來就像是我國在用稀土出口管制政策“致害”和影響全世界一般。
然而,稀土產品給不給,主動權仍然掌握在我國手中,不可能說稀土斷供會停擺許多國家的汽車行業,我國就要為之妥協。
原因在于,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是針對美國的,一切源頭和責任承擔實質都在于美方。
如果這些國家不敢去向美國施壓,專門跑到我國這里訴苦叫喊,我國是沒有必要予以理會的。
在中美關稅戰開打之前,我國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并未這么大范圍,只是在某些限制性產品上作出了一定限制,彼時并未招致這樣大規模呼喊的情形出現。
更何況歐盟和印度在汽車行業有著非常明顯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不管是歐盟還是印度都不歡迎中企出產的汽車,既無誠意又認不清形勢,這樣叫喊實在難逃道德綁架的嫌疑。
目前,印度正組織汽車行業高管在未來兩到三周內訪問我國,以推動加快稀土產品的出口審批。
但很明顯這樣的一頭熱不會發揮顯著作用,除非莫迪政府向我國釋放出明顯緩和立場。
這樣做的韓國已經可以得到來自我國的稀土產品,就此成為不在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之內的唯一國家,韓國算是充當了先鋒模范,用以身入局的方式告訴了其他國家應該怎樣做。
可是并非所有的國家都是韓國,也不可能都能做到像韓國一樣主動向我國釋放積極緩和信號。
直到現在都在維持兩頭吃戰略的印度是不會這樣心甘情愿放棄兩頭吃的,再說了印度現在深陷印巴沖突,還需要通過打臉我國的方式增進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如果印度連中式武器這關都過不了,還談何成為強國和大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印度汽車行業協會的發聲只能是一廂情愿,莫迪政府在多種不同因素的考量下不會做到順其心愿。
參考資料:
中方管控稀土出口,印企著急:5月底庫存耗盡,汽車生產將陷入停滯|觀察者網
隨著中國實施稀土出口管制,全球車企擔憂或將遭遇生產延誤甚至中斷的可能性|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