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防曬衣成了家家戶戶的 “剛需”。但央視《財經調查》欄目6月8日的曝光,卻撕開了這個千億市場的黑幕——直播間里宣稱“UPF50+”的防曬衣,實際防護系數可能連國家標準的一半都達不到;年銷30萬件的“三無”產品,竟靠偽造檢測報告堂而皇之地登上熱銷榜。當消費者穿著“假防曬”暴露在陽光下時,不僅錢打了水漂,皮膚健康也面臨著隱形威脅。
直播間的 “皇帝新衣”:UPF 值虛標成行業潛規則
在某頭部電商平臺的直播間,主播正拿著一件標價89元的防曬衣賣力推銷:“家人們看清楚了,咱們這款防曬衣采用德國冰感科技,UPF100+,就算去海邊暴曬一整天都不會黑!” 隨后展示的檢測報告上,“防紫外線性能合格”的結論赫然在列。然而,央視記者以采購商身份暗訪徐州海諾服飾有限公司時,工作人員卻坦言:“我們賣得最好的這款成人防曬衣,實際UPF值只有30+,兒童款也是一樣的情況。”
更令人咋舌的是,這些虛標產品的“檢測報告”竟來自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記者聯系到多家檢測機構,對方均表示無需寄送樣品,只需支付300元即可“直出報告”。按照要求填寫公司信息后,次日便收到一份蓋有福建省博頓檢測服務有限公司公章的報告,其中關鍵信息全為編造,但十余項檢測結果竟均顯示 “合格”。
“三無” 防曬衣的魔幻現實:包裝印著 UPF50+,實際原料連普通 T 恤都不如
在江西上饒的信豐服裝加工廠,記者看到了更觸目驚心的場景:車間里堆放的防曬衣既無廠名、廠址,也沒有執行標準,但包裝袋上卻清一色印著“UPF50+”。當被問及真實防護系數時,負責人直言:“消費者又不會真的拿去檢測,數值隨便寫就行。”更諷刺的是,這款“三無”產品最暢銷的一款年銷量竟高達30萬件。
制作這些防曬衣的原料同樣令人堪憂。浙江紹興輕紡城的布料商向記者展示了多款紫外線防護系數不達標的布料,并透露這些正是眾多廠商的原料來源。有業內人士透露,這類劣質布料成本僅為合規材料的60%,經過簡單染色后就能搖身一變成為“防曬衣”。
監管風暴已至:多地連夜查封涉事企業,檢測機構被立案調查
事件曝光后,監管部門迅速行動。6月9日凌晨,弋陽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公安部門對信豐服裝加工廠進行突擊檢查,查封相關產品并抽樣送檢,同時責令企業停產停售。新沂市市場監管局也對當地涉事企業采取了同樣措施,并表示將開展全行業專項排查。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防曬衣相關投訴同比激增67%,其中85%涉及虛假宣傳。目前全國已立案調查相關案件137起,下架違規產品超50萬件,專項整治行動將持續至2025年底。
消費者自救指南:避開 “假防曬” 只需這三招
看標識:正規防曬衣必須標注 UPF 值、執行標準和生產信息,拒絕 “三無” 產品。
驗報告:通過國家紡織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官網查詢檢測報告編號,謹防偽造。
摸面料:優質防曬衣手感厚實、透氣性好,透光測試無明顯光斑。若面料薄如蟬翼,基本可判定為劣質產品。
消費者李女士翻出衣柜里的三件防曬衣,吊牌上均未找到GB/T 18830標識。其中一件洗過五次后已透光如紗,回想起去年夏天海邊度假后發紅脫皮的肩膀,她苦笑著搖頭。
在浙江輕紡城,被查封的劣質防曬布料堆積如山。一位布料商蹲在角落抽煙,嘟囔著:“都知道是坑,可便宜就是好賣啊”。而千里之外的實驗室里,技術人員正將達標面料放入耐磨測試儀——滾輪將轉動一萬次,只為驗證真正的防護能否經得起時間考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