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 央視網
6月7日,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主辦的2025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大會(GAITC2025)在杭州未來科技城盛大開幕,來自全球的人工智能領域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人工智能技術的最新發展趨勢與應用前景。
大會主旨報告環節,國務院參事、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院長、北京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戴瓊海,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教授何友,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薩里大學人機協同研究所所長/視覺、語音及信號處理中心主任Adrian Hilton,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華為終端BG首席科學家田奇帶來了精彩的分享。報告議題覆蓋具身智能、智能無人系統、以人為本的人工智能、3D/4D內容生成等當前AI領域挑戰性和變革性的方向,為行業帶來一場高規格、高價值的思想盛宴。
戴瓊海教授:虛實共舞,具身智能引發顛覆性變革
戴瓊海教授以《關于人工智能的一些思考——虛與實的華爾茲》為題,回顧了人工智能70年發展的歷史軌跡,提出一個富有哲理性的觀察——AI的發展像是一場虛擬與現實之間不斷旋轉的“華爾茲”。從相機、電鏡催生的ImageNet與PDB,到AlphaFold的革命性突破,再到今日快速發展的具身智能,AI正從數字世界走向現實世界。
戴瓊海教授強調,構建虛擬世界需要更精準的真實感知,而走向真實世界的AI則需在虛擬空間中學習和訓練。報告不僅在哲學層面提出人工智能演進的辯證關系,也在技術層面展示了對虛擬世界構建、交互學習機制的前沿思考,并指明了AI未來可能帶來的顛覆性應用變革。
戴瓊海教授作報告
何友教授:智能無人系統重塑產業與國防新生態
何友教授以《智能無人系統發展前沿》為題,深入解析了AI與無人系統融合帶來的技術飛躍與產業機遇。他指出,當前,深度強化學習、世界模型、數字孿生、智能體等新興技術正驅動智能無人系統實現從實驗室到實際應用的飛躍。
何友教授回顧了該領域的發展脈絡,系統梳理了其核心技術路徑與技術瓶頸,尤其對未來產業化路徑提出了前瞻性觀點。他認為,智能無人系統將在國防安全、智慧城市、工業生產等領域釋放巨大潛力,亟需政產學研協同攻關,加快落地。
何友教授作報告
Adrian Hilton教授:以人為本,構建向善AI生態
來自英國的Adrian Hilton教授則帶來了國際視野與人文關懷的碰撞。他的報告《People-Centred AI》聚焦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教育、娛樂等多個領域的融合應用,提出“人是AI發展的中心”這一根本理念。他認為,下一代AI必須具備適配個體差異、關注人類福祉的能力。
Adrian Hilton教授介紹了多個跨學科研究項目,涵蓋語音與視覺AI、個性化媒體服務、醫療輔助診斷等。他強調,AI發展不應僅追求算法性能,而應更多考慮其在社會層面的可接受性、公平性與普惠性。
Adrian Hilton教授作報告
田奇教授:突破數據桎梏,3D/4D內容創作平民化
田奇教授將視野引向另一個前沿技術熱點——3D/4D內容生成。他的報告《面向任意稀疏數據的3D/4D內容創建》展示了如何從極少量的圖像、視頻、文本等稀疏數據中高效重建或創作出高質量的3D/4D內容,特別強調了AR、數字孿生、影視游戲等產業場景中的關鍵應用價值。
田奇教授指出,當前的研究正通過先進的重建算法、編輯方法和內容衍生機制,大幅降低內容創作門檻,讓普通用戶也能參與復雜空間內容的生產。這不僅推動了數字內容產業的革新,也為AI與人類創意的融合打開了全新空間。
田奇教授作報告
2025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大會的四場重磅報告既有基礎理論深耕,也有前沿技術突破,更有跨學科融合與社會價值思辨,展現了人工智能從虛擬走向現實、從實驗走向產業的趨勢,反映了人工智能的未來不再只是算法與算力的比拼,更是理念、倫理、技術與應用相互協同的全球共識。
編輯:阮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