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知道為什么Kinera要在THOR后面加上KING這個字眼,但從洛基和雷神的中文命名來看,這時一副和Loki屬于平行定位的旗艦塞,不過它起初的幾版工程機我的評價都不高,倒不是說一定多差,而是因為當時基于他們試圖打造一個器樂向旗艦塞的定位來看,展會上有好幾版THORKING的聲音都有點像薄亮派日系ACG塞的感覺,對高頻的調教有些用力過猛,可以理解他們想要和Loki的聲音拉開比較大的風格差異,但其實做純粹的器樂塞是非常有難度的、而且很容易做出爭議化的聲音,即便是追求高端HIFI器材的發燒友們,聽以人聲為主的流行樂也占絕對的主流比例。最終量產版的THORKING,和最初的版本不能說一毛一樣、只能說幾乎是毫無關聯了,如果說你是曾經在去年的北京耳機展上聽過它的工程機,可以期待一下它現在脫胎換骨的模樣。
THORKING的ID設計我覺得是很成功的,從命名、到包裝、腔體材料的選用以及工藝質感,都給人一種好像這個塞子就該叫雷神索爾的感覺,好的設計肯定是邏輯自洽的、無需太多文字渲染的,粗獷的風格下擁有者細膩的浮雕工藝,有亮面和啞光兩種版本可選,本文出鏡的是啞光版本。原配線為7N單晶銅,線體比較柔軟易收納,接插件的部分和腔體的材質、配色有所呼應。
包裝內附贈的耳塞套很豐富,并不是單純的S/M/L去區分的,對尺寸的分類更加精細、更容易匹配到完美貼合的那對,此外還有額外附贈的Final TypeE耳塞套,可以說Kinera一直是E套推廣大使,已經標配E套很多年,作為音染比較重的套子,本文的聲音部分就不以它為參考了,更注重中低頻氛圍的用戶們可以使用。標配的收納包非常漂亮、內部空間充裕且做了置物層,可以額外去放一些小配件,比如清潔刷/備用套什么的。
THORKING是一圈六鐵四靜電的圈靜鐵結構,官方對于動圈的材料結構、動鐵的類型選用和分頻的細節方案沒有做什么描述,可能是目前Kinera最簡潔的詳情頁了,那正好我也不用去扒技術方面的東西,可以早點來和大家聊聲音。
驅動力需求層面,騎士THORKING并不非得需要多么大功率的國磚去驅動,如今行業對靜電單元的應用已經愈發成熟,帶聲揚靜電的產品已經不再是難推的代名詞,一些千元檔的小尾巴既可以發揮出THORKING大部分的密度、信息量,但需要注意的是,THORKING并不是類似IE900那種結像精致纖細、聲場表達比較空曠的純大場面型器樂塞,它的聲場算是那種有足夠大的規模、但同時“填充”的比較滿的,不論是人聲口型還是器樂的形體都有很明顯的厚度,所以它比較難搭配出向四周呈放射狀的、開放型的聲場,如果你聽的音樂曲目是偏Live、包括偏大編制一些的古典樂,那需要給THORKING搭配聲場和結像比較優秀的機器,就拿樂彼E7的4497精挑版和1955來說,從器樂回放的角度顯然是4497精調版表現得更好、結像更加的清晰精致,能夠在場景下獲得更好的爆發力。
其實Kinera品牌發展至今,我認為都沒有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器樂型耳塞,品牌給人留下的刻板印象還是以暖聲的流行風格為主,從初代旗艦Odin、再到后來的巴德爾曙光與Loki,都存在著諸多的共性,甚至可以說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產品,而這次Kinera主動在營銷術語中講出了“器樂典范”、“微V型頻響曲線 樂器解析層次分明”等字眼,這也是為什么當我發現他們工程機呈現的聲音并不滿足這個標準時會給出比較差的評價,因為有一些貨不對板的感覺。而其實器樂的表達也分很多種,最典型的,比如頭戴中的HD800、入耳中的IE900,他們某種意義上都算是犧牲了很多東西去營造大場面、強化兩端延展,導致會導致人聲的距離、音色表現,都會和錄音原本的表達所相悖,但THORKING我并不覺得屬于這類型,即便是他們強調了頻響層面可能有些V,但我依然認為THORKING是一個在人聲層面有厚度、有溫度的產品。這個型號并不容易用宏觀性的文字來描述,我可能會把一些聲音細節拆開來分析。
說到混合單元中的動圈部分、尤其是圈靜鐵單元的動圈部分,可能會存在一個矛盾點,那就是關于低頻的質感與增益的關系,想要發揮出足夠的低頻下潛與彈性是非常考驗前端的電流輸出能力的,但對旗艦耳塞而言,用戶們很多都習慣性去選擇默認高增益、乃至大耳檔位的增益去推,所以我能想象到大家對于THORKING的低頻評價可能存在兩面性。在使用墨菊GT2、NIPO N2、樂彼E7 1955去搭配驅動時,THORKING都在低增益下發揮出了最深的下潛、最寬松的氛圍,呈現一種澎湃與安定感并重的低頻,它的極低頻細節與氛圍烘托能力能夠很好地在演繹現代型OST、大編制中表達出極佳的聲音宏偉感,但如果切換到高增益、乃至GT2的S檔增益,低頻的下潛會被吃掉一部分、但加強了密度和速度感,聽著更強調低頻的打擊感而不是下沉感。所以,從器樂回放的角度來說,THORKING的低頻質量是相當高的、結像形體也是比較討巧的那種有厚度有肉感的路子,但我個人建議還是用大部分播放器的低增益來驅動。
中高頻的部分,THORKING在人聲和器樂的質感表達上是近似的,并不強調線條感、高頻的棱角感,在保證凝實度的基礎上是有厚度的,甚至如果單純從高頻能量感來說,THORKING都不見得比Loki來的更張揚,但一個擁有音樂修養、尤其是古典修養的廠家,在這個單元素質冗余的時代應該更注重的是高頻的減法、而非加法,尤其是對于古典樂中的管弦樂群組回放的時候,準確的音色、能量感的平順感、大動態下兼顧的安定感,要比所謂的能量感重要的多,而且很多入耳式的耳塞難以回放出鋼琴的低音輪廓、徒有明亮度。雖然過去Kinera在這方面并沒有體現出什么造詣,但就THORKING的表現來說是非常過關的,可以勝任嚴肅型古典的回放,而且高頻的衰減比較符合Live類音樂的方向,但缺陷就是如果你聽慣了現代聲的塞子,THORKING的高頻可能對你來說是偏暗的。
比起Loki而言,THORKING的人聲可能反而更接近老旗艦Odin、巴德爾曙光一些,蓬松略暖、人聲氣息綿密且豐富,聽著很有活生感,非常適合醇厚系、抒情系的人聲表現,甚至出于它本身高質量的器樂回放,THORKING也是聽爵士的一把好手,但如果是聽王菲這種空靈系的女歌手會顯得稍死板一些,也無法勝任日系ACG燃曲之流,這個和高頻部分的處理有關系。就像前文提到的那樣,THORKING的聲場“硬規模”并不大,但至少對于流行黨來說其實是完全夠用乃至冗余的,但如果用大廠的風格來類比的話,如果說IE900對標的是HD800,那THORKING可能對標的是老版的T1,聲場與結像的表達非常的規規矩矩,更注重回放錄音原本的樣貌。
看到這里你就應該會明白,為什么我在標題里會打出了一個“?”、以及知曉THORKING可能并非大家所想象的那種器樂演繹風格,但如果它真的做到了非常典型的兩頭翹、像工程機那樣中頻發薄、拼命堆兩端的能量,反而會是一個落于俗套的調音,也許不會差、但泯然眾人,還好Kinera最終在交卷的時候沒有出現這樣的問題、甚至在人聲方面還沿襲了自家以往產品的審美,比起那個邪魅的、調音更加抓耳的、讓Kinera在旗艦市場打出名堂的Loki,我對THORKING的好感度甚至會略高一些。
想進一步咨詢或者交流音頻相關內容,可以掃一掃添加我的個人微信,也可以手動搜索我的名字縮寫“lilingjiaqi”,我會盡力為你解答。
微信燒友交流群“+7耳聾病患群”,歡迎大家的加入,可以添加我個人微信私聊獲取入群途徑,加好友時請備注“燒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