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斯坦”們有著謹慎的外交政策,同時也有著靈活的經濟政策,從而實現“悶聲發財”。對于中亞地區來說,現在最想要得到的是,中國落后產能重新包裝與組合后的落地。
因為歷史的原因,中亞市場有很深的俄羅斯印記,中國企業來此布局的難度其實超出預期,但也砸出了一片天地。
2022年,中國與中亞五國提前實現700億美元貿易目標,2024年,中國與中亞國家貿易額達到創紀錄的948億美元,跨境電商蓬勃發展;2024年5月的數據顯示,我國對中亞五國的直接投資額達559億美元。
不過,中亞地區對中國投資的普遍反饋是,不需要高科技方面的投入,更多的需求是在技術應用層面。
在許多對外合作的會議上,中國展示出的是目前高精尖的技術、器械,在中國企業看來,既然要對外出海,就一定要拿出最好的。
但這種情況很不切合中亞地區的實際,比如從塔吉克斯坦的情況來看,其國內知識程度與工業基礎存在斷層,中國技術很難拿去就用。反而,其最需要的是中國現在產能溢出的部分,換句話說,就是中國淘汰的技術、產品,其實才是比較匹配塔吉克斯坦現有的應用場景。
不只是塔吉克斯坦,中亞五國都存在類似的情況。
中亞以前基本實行蘇聯的計劃經濟,各類物資是配給制,脫離這種依靠后,發展全憑自己,中國在中亞不能走此種模式,而是要做示范引領,帶領中亞國家融入到中國產業鏈里,形成一個全新的區域市場。
隨著中亞地區憑借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經濟改革政策,逐漸成為全球跨境并購投資的熱點區域,投資5國的差別也逐漸顯現: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相對具有人口、資源和環境的諸多優勢。此外,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通過積極的私有化政策和大型交易引領市場,而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的并購活動仍以政府主導為主。
值得注意的是,中亞地區的數字化程度遠超預期。年輕群體對創新型商品和新興消費模式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為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和文化基礎,美妝、小家電、服裝、生活必需品都是很好的風口品類。以哈薩克斯坦為例,其本地電商龍頭Kaspi2024年已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市值約240億美元。哈薩克斯坦總人口約2000萬,Kaspi則擁有1350萬月活用戶,65%的用戶每天都會使用該APP。
再看看競爭對手的表現,中國通過“一帶一路”深化布局,俄羅斯則仍是區域傳統伙伴,交易結構需考慮相關國家的立場和傾向。盡管中俄在中亞地緣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但高價值交易仍多來自美國、英國和荷蘭企業,德國企業更是表現活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