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華博商業評論
郵箱|hbsypl2023@163.com
又一家國貨護膚品牌沖擊上市。
5月29日,上海林清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林清軒”)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中信證券和華泰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
當國產美妝還在中端市場殺得難解難分時,林清軒的財務數據像一顆投入湖面的石子。根據招股書,2022年至2024年,林清軒實現營收6.91億元、8.05億元、12.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32.5%。同期,公司毛利率逐年攀升,分別達到78%、81.2%和82.5%。
毛利率82.5%的水平,不僅把韓束、珀萊雅等同行甩在身后,甚至讓國際大牌都側目。這個靠山茶花精華油起家的品牌,正帶著“中國高端護膚”的野心叩響港股大門,只是一路走來,林清軒的腳印里既有創新的銳度,也有爭議的陰影。
一方面,要支撐這樣的高端定位,營銷自然要下重注。
2022年至2024年,公司營銷費用呈波動增長趨勢,分別為2.08 億元、1.87 億元和3.65 億元,2024年的營銷及推廣開支占總收入三成,公司三年營銷費用累計約7.6億元。相比之下,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為2112萬元、1974.5萬元和3040.4萬元,占營收比重僅為3.06%、2.45%和2.51%。
另一方面,在打著“高端國貨”標簽的同時,林清軒卻因宣傳問題觸雷。2025年2月18日,因線下門店廣告中打出“山茶花抗老修護專家”的宣傳語,涉及兩款并未獲得“抗老”或“抗衰”功效認證的產品,林清軒被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管局認定為“廣告宣傳內容與化妝品實際功效不符”,并處以2.1萬元罰款。
2月26日,林清軒創始人孫來春在微博致歉回應此事稱,違規系宣傳過程中未嚴格遵守法規所致,并承諾立即開展合規性排查和培訓。
消費者端的反饋也呈現兩極分化:有人為山茶花油的修護效果買單,成為反復回購的忠誠用戶;也有人吐槽“拒絕退款”“使用后過敏”,黑貓投訴上百條投訴大多集中在產品宣傳與體驗的落差。
帶著82%的毛利率和30%的營銷投入,林清軒已經站在了資本市場的聚光燈下。樂觀者看到的是稀缺性:畢竟在港股美妝板塊里,能同時做到高毛利和規模增長的選手不多。
謹慎者則注意到了單一品類依賴——山茶花系列占比逐年增長,一旦成分熱度退潮或競品涌入,增長能否持續?更關鍵的是,當監管趨嚴、消費者變理性,品牌的營銷驅動能否轉向技術驅動?這種口碑分裂,本質上是高端化過程中「期待值管理」的難題——當價格錨定國際大牌,消費者對產品力的要求自然水漲船高。
站在國貨美妝集體向上的節點,林清軒的探索極具價值。但好看的業績數據背后,必須要有更扎實的護城河,才能接住“中國高端護膚”的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