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世道陵夷,禮崩樂壞。 市井小人,見利忘義,遇物起貪,或明搶而不諱,或暗取而稱誤。
一旦嗅到“不要錢”的風,便以為這世間皆為己有;一見“未收割”的地,便覺得誰來都能分一瓢羹。
在這個人人都愛“撿漏”的年代,“臉皮”成了稀缺資源,羞恥心也這么一點點被磨沒了。
在一些人眼中,哪怕有人攔著,只要人多了,錯就不是錯,搶就不算搶。
其實,大家應(yīng)該在網(wǎng)上也刷到過,知道廣西是“水果自由的天堂”。
水果價格低得離譜,幾毛錢一斤。
但是,都這么便宜了,花點錢買點真沒什么,但有些人呢,就喜歡干一些不花錢的勾當。
最近呢,新京報就報道了這么一則“瓜田里的群體洗劫”新聞:
#廣西南寧鑼圩鎮(zhèn),瓜農(nóng)韋先生種了280畝西瓜。
主瓜采摘后,尾瓜還在地里,原打算低價包給別人收,也能掙些錢。
結(jié)果在6月6日到7日之間,#不少村民“未經(jīng)允許”闖入瓜園摘瓜。
韋先生說,他們瓜園從未開放,工作人員也在阻攔,但攔得了一批,攔不住洶涌而來的大群體。 甚至有人開車直接開進地里,不僅摘瓜,還碾壞了梯子和水管。工作人員攔阻時發(fā)生了肢體沖突,最終報警,估算損失約2萬元。
當?shù)卮甯刹康恼f法也“很有意思”:
起初是有村民要一兩個西瓜,傳著傳著就成了“瓜園免費摘”的版本,還傳到了其他鄉(xiāng)鎮(zhèn)。
于是大家紛紛趕來“西瓜自由”,村干部強調(diào),大家是“誤以為”可以摘,而瓜農(nóng)也沒提前跟村委溝通,導(dǎo)致事情升級。
但,胖胖覺得,這不是誤會,這是明搶。
要真說是“誤會”,那怎么解釋地里有人開車碾壓基礎(chǔ)設(shè)施?
要真說是“誤會”,那阻攔的人明明就在眼前揮手,為什么他們不聽?
要說是當?shù)亍按屣L樸實”,那為啥明知道不是自家地,還理直氣壯去摘瓜?
胖胖不信,這樣的哄搶可以靠一句“誤會”洗白。
最初可能是個別人僥幸心理,但當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這就不再是簡單的個人行為,而是公共秩序被瓦解的一次小型演練。
對吧?什么時候,私人財產(chǎn)可以這樣任由他人踐踏? 尾瓜能賣幾十塊一畝,你搶一畝就是幾十塊,再摧毀些設(shè)備、踩壞點管道,這賬怎么算?
更重要的是,你是在別人沒有許可的情況下,擅自進入并拿走財產(chǎn),這不是“撿便宜”,是“侵占”,甚至胖胖說嚴重一點便是“搶劫”。
而整個事件里,最值得警惕的,不是“哄搶本身”,而是對哄搶行為的縱容。
當村干部一句“誤會”輕描淡寫地帶過時,等于給了這場哄搶一次“群體無罪”的庇護。
好像只要不是蓄意,只要人多,就可以被原諒。
于是錯不再是錯,而是一場“誤入”的誤會;
搶不再是搶,而是“瓜熟蒂落”的順手牽羊。
可這真的是誤會嗎?
還是說當人數(shù)一多,誰還在乎規(guī)矩?
是不是,在“人多”的遮羞布下,錯也能被洗白?
確實,在很多不合理的語境下,人多就是勢,人群的力量帶來了“誤以為的合法化”,或者“錯就是不那么錯”。
這背后其實是一種社會氣氛的隕落,規(guī)則在多數(shù)面前失色。農(nóng)田私有,瓜有價可賣,但群體行為讓規(guī)則失效。
像這次村干部不支持也不嚴懲,只說“誤會”,只介入不處分,結(jié)果就是行為被容許、成本極低。
當然,這不是道德的寬容,而是秩序的稀釋。
如果規(guī)則靠“人多”就能突破,那還要規(guī)則干嘛?
如果“誤會”可以掩蓋明知故犯的行為,那以后誰還遵紀守法?
而這種事,要是沒人管,以后會不會變成常態(tài)?
今天是瓜,明天是不是玉米、龍眼、紅薯,統(tǒng)統(tǒng)都可以“誤會”一下?
只要你不設(shè)崗?fù)ぃ粚憽敖拐 钡拇笈谱樱粓缶浵瘢驼f明“默認允許”?
村干部有沒有責任?當然有。
他第一時間不是安撫瓜農(nóng)、控制現(xiàn)場,而是趕緊把話往“誤會”上引,這是一種本能的“和事佬”心態(tài):事情別鬧大、別出事、別上新聞,至于誰虧了、誰受害了,那不是最重要的。
這就是典型的“和稀泥”:
當他們不想得罪人群、不敢樹立規(guī)矩,最后就只能讓守規(guī)矩的人吃虧。
這就是“破窗效應(yīng)”的現(xiàn)實版,不是窗被砸了,而是規(guī)則被踩了,結(jié)果大家都看見了,沒有后果,那以后砸窗就是理所當然。
而且,這件事也讓胖胖意識到一個更危險的傾向:
當事情出事,沒人為“秩序”負責。
廣西這事,瓜農(nóng)說得很清楚:“我們攔了,也報警了,地也還在管理中,設(shè)備也沒收,瓜也沒爛。”
這就意味著這片瓜地不是“沒人要的爛瓜”,也不是“自生自滅的荒田”,是有歸屬、有管理、有價值的資產(chǎn)。
你強行進入,就是侵犯。你拿走東西,就是非法。你碾壞設(shè)施,就是破壞。
說難聽點,這事放在倉庫里、店鋪里,是不是就構(gòu)成入侵、盜竊、損壞財產(chǎn)罪了?
可為什么放到農(nóng)田,就成了“誤會”?
放到地里,就成了“誰都能摘一點”?
難道農(nóng)民的勞動,就天然不值錢?農(nóng)田的規(guī)則,就可以被“誤會”取代?
說到底,這還是一個對邊界的尊重問題,一個對“勞動”是否值得捍衛(wèi)的問題。
那不管你是不是外地人,不管你是不是村里人,不管你是不是“看別人都在摘”,你沒被允許,你就不能動手,就是這么簡單。
再退一萬步講,哪怕你真以為“可以摘”,最起碼是不是也得問一嘴?看一看?打個招呼?
你都能把車開進去了,都能壓壞水管了,還能說是“不清楚”?
明知非己之物,而取之如己有,不避主見,不懼法臨,斯人其心何在?其恥何存?
規(guī)則若不設(shè)限,貪欲便無底線。
今日一瓜被搶,明日百田皆危。
誰都不說破,誰都怕惹事,最后不是“息事寧人”,而是“姑息養(yǎng)賊”。
一個社會,如果連最基本的“你不能隨便動別人的東西”都無法維系,那所謂的文明、法治和秩序,也就成了一紙空文。
別忘了,瓜田之失,不只是幾畝西瓜,更是一道社會底線的裂口。
社會的底線是什么?
凡事有界,界不立,則盜心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