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說回到我們自己。其實對每一個球迷來說,對每一個熱愛中國女排的球迷來說,能夠有中國女排的比賽可以看,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而作為洛杉磯周期開啟的第一個國際比賽,世界女排聯賽的意義絕不僅僅在于它的商業價值。大凡奧運會之后的第一年,各個隊伍都會做人員調整,這不僅僅是隊員的調整,還有主教練的調整,以及相應而來的整個隊伍的技戰術打法的調整,畢竟,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雖然不一定被后浪拍死在沙灘上, 但是前浪慢慢蛻變為浪花也是必由之路。所以,人員的變化是勢在必行的。這里我就前段時間惹起爭議的楊昊教練和惠若琪所說的話談談我自己的淺薄認識。楊昊教練的原話是:“不靠球星,強調整體?!?楊昊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女排目前沒有能夠獨當一面的球星,因此需要依靠整體的團隊協作來彌補個體能力的不足。
作為黃金一代雅典周期的進攻核心,楊昊在采訪時強調,在面對世界女子排壇激烈的競爭和歐美強隊的強大實力時,中國女排需要通過整體配合來提升競爭力?。而前中國女排隊長,里約奧運會冠軍隊成員惠若琪的原話是:“不迷信個人。”?她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不迷信個人,競技體育這碗飯,誰敢拍胸脯保證自己永遠不傷不???”這句話強調了團隊的重要性,指出女排的成功從來不是依靠某個球員單槍匹馬?而獲得的成績。我先來談談我對楊昊指導這句話的理解吧。首先,不靠球星,強調整體,這句話非常讓人理解為球隊沒有球星,需要打整體排球。其實從我個人理解角度來說,球星戰術和整體排球從來都不是矛盾體。我們以楊昊指導主打的雅典周期的黃金一代為例來回應她說的這句話應該是最為恰當的。
陳忠和指導在2001年也就是悉尼奧運會后執掌帥印后首次集訓的名單如下:主攻(4人):張靜(上海)、楊昊(遼寧)、張越紅(遼寧)、尹琳(八一);副攻(5人):劉亞男(遼寧)、吳詠梅(八一)、趙蕊蕊(八一)、陳靜(四川)、林漢英(福建);二傳(3人):馮坤(北京)、宋妮娜(八一)、諸韻穎(上海);接應(5人):李珊(接應)、周蘇紅(浙江)、白云(八一)、溫媛(山東)、邱愛華(江蘇);自由人(3人):熊姿(四川)、李艷(福建)、張娜(天津)。這其中,楊昊,劉亞男,趙蕊蕊,馮坤,周蘇紅,張娜構成了整個黃金一代的基礎構架。不過這些隊員在當時的國內賽場已經是各隊的核心隊員。楊昊出道就被冠以小榔頭的稱號,而且初期她走的是高舉高打的純實力進攻路線,要知道,當年她和王麗娜三米一九的扣球高度,放到現在也是巔峰表現。
劉亞男早就在遼寧隊成為主力,而且小劉飛刀也是她的標準進攻,而且作為副攻,劉亞男的一傳和防守都非常好。趙蕊蕊早年在八一隊是主攻,還是胡進教練把她改到了副攻位置,從此邁入她的巔峰期。作為高大副攻,趙蕊蕊既高且快,而且攔網彪悍。我曾經看過以前她和馮坤的雙人攔網,為什么當時她倆的雙人攔網被稱為世界各隊主攻的噩夢呢,因為馮坤本身的攔網高度就很可觀,趙蕊蕊起跳之后雙臂還有搭到馮坤的手指上方以增高直線攔網的高度,這是個什么概念,這就是讓對方主攻直線斜線都沒機會打過來。說趙蕊蕊是八一隊的核心一點都不為過。至于周蘇紅,作為中國女排跑動型接應的最佳代表,周蘇紅在浙江隊開始是打主攻出身,進攻極為犀利,而且適應球能力極強,作為浙江隊的攻防核心,周蘇紅各項技術都隨時在線。
早在胡進執教時期周蘇紅已經做完接應入選國家隊,而且作為自由人參加了1999年的世界杯。悉尼奧運會因為胡進召回了老將李艷,所以沒有用周蘇紅打自由人。而不死鳥張娜在天津隊的后排表現驚艷方向主要來自于防守,因為當時的天津隊的一傳體系非常穩健,包括副攻楊潔的一傳都非常優秀,所以張娜的作用主要在于防守。其后到雅典奧運會前,張娜在一傳上已經足夠穩健,也成就了她在奧運會上的精彩表現。這些隊員雖然像楊昊說的那樣年輕,但是其實都是各隊的領軍人物。國家隊把各省隊的核心抽調到一塊兒組成的隊伍,當然就是各個明星球員集合之后形成的整體隊伍。黃金一代最成功的,就是用明星球員打整體排球。我記得當時國內的報道以“星光熠熠”來形容陳忠和指導麾下的這支隊伍,而明星球員和整體排球矛盾嗎?這恰恰是黃金一代成功的基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