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過往工作、規劃未來發展,劉志丹研究會于2025年6月6日召開戰略規劃研討會。會議圍繞回顧成績、剖析問題、謀劃路徑展開,凝聚發展共識,為研究會下一階段工作明確方向。會議由常務秘書長路光輝主持,會長劉玉蘭、名譽副會長劉景堂、副會長劉永昌、副秘書長劉兵、副秘書長李亦浩及委員劉正剛、高婷等共同參與。
會議伊始,路光輝秘書長首先回顧了研究會2024年全年及2025年上半年的主要工作。隨后,與會成員圍繞工作中遇到的瓶頸及研究會發展的關鍵議題深入討論。劉玉蘭會長總結指出,當前制約發展的核心問題是“創新不足、協同不夠”,強調需以創新思維破局、以協同機制提效。
在戰略規劃研討環節,大家結合實際提出多項具體建議:
關于組織建設,名譽副會長劉景堂認為,健全的組織體系是研究會發展的基礎。他建議在劉志丹先輩生活和工作過的24個重要縣市,逐步設立聯絡處或分支機構,擴大研究和服務網絡的覆蓋面,讓研究更貼近基層、更接地氣。
關于產研融合與產業惠民,副秘書長劉兵表示,研究會的學術和歷史資源需“活起來”“用起來”,真正惠及群眾。他提出,要深度整合資源,探索與文化產業、紅色旅游、教育培訓等領域的合作模式,重點做好“三個轉化”:將學術成果轉化為惠民文旅產品(如公益旅游線路)、親民文創商品(如平價紅色主題周邊)、公益教育課程(如社區紅色講座),讓紅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惠及更多群眾。
關于精神傳承,委員劉正剛從傳播角度提出具體方案:一是創辦研究會專屬季刊,作為學術交流、史料分享和弘揚劉志丹精神的重要平臺;二是定期組織祭掃劉志丹戰斗舊址和陵園,探望革命前輩及其后人,讓紅色基因通過實際行動傳承下去。
此外,副會長劉永昌補充建議,季刊可增設“傳唱劉志丹”民歌專欄,將已經整理出200首多首與劉志丹相關民歌分批次刊登。并尋求與專業音樂學院合作,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民歌形式傳播紅色文化。
大家一致同意針對近期出現的冒用“劉志丹研究會”名義開展所謂商業活動、虛構“劉志丹親屬”身份等問題,會議明確由法務部牽頭,聯合相關部門啟動專項維權;秘書處計劃7月底前通過研究會官方公眾號公開組織架構名單,提升透明度。
此次研討會明確了“強組織、促融合、傳精神”的發展方向,標志著研究會進入系統規劃、務實創新的新階段。與會成員表示,將積極落實會議成果,推動各項工作提質增效,讓劉志丹精神通過更接地氣的方式走進群眾生活,為弘揚革命精神和惠民產業貢獻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