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如何讓具身智能體真正理解空間與物體,是邁向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重要挑戰(zhàn)。本次分享的內容是被AGI-25會議接收的論文《On the Essence of Spatial Sense and Objects in Intelligence》,論文作者徐博文博士分享其開創(chuàng)性觀點:物體的本質是各部分相對位置關系的總和,空間的本質則是位置變化間等價關系的總和。論文基于建構主義哲學,創(chuàng)新性地運用非公理邏輯構建形式化理論,為具身系統(tǒng)習得空間感與物體概念奠定基礎,并探討在有限資源下學習“空間”結構的開放難題。
分享簡介
如何讓智能體從具身經(jīng)驗中對空間及所處其中的物體形成理解,為其建立可解釋的智能理論和模型,是通用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內容。本次報告將分享被AGI-25會議接收的論文“論空間與物體之本質”,其核心觀點為:
(1)物體的本質是其各個部分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的總和
(2)空間的本質是位置表征變化之間等價關系的總和。
論文采用了建構主義的哲學立場,借助“非公理邏輯”建立空間與物體的形式化理論,并通過若干實例加以詮釋,最后提出了開放挑戰(zhàn),即如何在資源相對不足的理論約束下習得“空間”結構。
該論文為具身系統(tǒng)習得空間感和物體提供了理論基礎。
核心概念
空間感
物體
非公理邏輯
主講人簡介
2022年于北京大學取得碩士學位,美國天普大學PhD在讀,研究方向為通用人工智能(AGI),致力于探索心智的工作原理、建立通用智能的統(tǒng)一理論、創(chuàng)造通用人工智能和解放人類的腦力勞動。2014年獲得福建省機器人競賽冠軍、全國二等獎;作為第一發(fā)明人獲授權多項發(fā)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曾在AGI Conference發(fā)表文章和參與審稿。近期研究著眼于為通用智能中的感知運動過程建立可解釋的模型。
直播信息
參與時間:
2025年6月15日(周日)晚上19:00-20:30
報名參與讀書會:
https://pattern.swarma.org/study_group_issue/920?from=wechat
掃碼參與,加入群聊,獲取系列讀書會回看權限,與社區(qū)的一線科研工作者溝通交流,共同探索具身智能這一前沿領域的發(fā)展。
具身智能讀書會啟動
集智俱樂部聯(lián)合上海交通大學助理教授李永露、銀河通用機器人合伙人史雪松、南京大學LAMDA組博士生陳雄輝、香港大學在讀博士生穆堯,共同發(fā)起首季。讀書會計劃采用“自下而上”的層級結構,探討四個核心模塊:硬件系統(tǒng)(機器人本體設計),數(shù)據(jù)、仿真環(huán)境與Benchmark,機器人學習,具體場景任務。希望通過重點討論經(jīng)典、前沿的重要文獻,幫助大家更好地學習機器人與具身智能技術前沿技術,為相關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提供洞見。
讀書會從2025年1月19日開始,每周日14:00-16:00,持續(xù)時間預計 6-8 周左右。每周進行線上會議,與主講人等社區(qū)成員當面交流,之后可以獲得視頻回放持續(xù)學習。
詳情請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