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頭毒得能曬脫皮,村東頭趙爺蹲在地頭直著急。“馬上入頭伏,黃瓜豆角再不下種,秋后少收一茬菜!
”趙爺嗓門震天響。
他掐著指頭算賬,頭伏種瓜豆,二伏結滿架,三伏還能摘一茬。隔壁老李家去年遲種三天,藤上瓜稀拉拉,自家卻摘了五筐。
為啥非得趕頭伏?
土溫超25℃種子才肯醒,伏天雨水足苗躥得快。“黃瓜籽泡溫水半日,土里埋一指深!”趙爺跺腳比劃著。
株距一拃遠,壟上鋪層草木灰,防蟲又保墑,這是老把式的竅門。他說傍晚撒種蓋稻草,清早掀開,三天準冒芽,黃瓜三天定生死。
豆角更嬌氣,趙爺抖出袋紫紅線豆角種,講起了門道。
“開淺溝澆透水,種子擺‘人字陣’,薄土輕壓別踩實!”王嬸在旁搭話,去年按這法子,藤蔓爬滿架,摘到秋分后。頭伏第七天前必須下種,晚一天少結一嘟嚕,這是關鍵期限。
趙爺掰著老繭手算,早三天種的黃瓜,二伏末摘頭茬。晚三天的三伏才開花,秋涼少收二十斤,夠腌三缸醬菜哩。老輩人傳下的農諺,頭伏蘿卜二伏菜,種瓜種豆正當時。
土辦法里藏智慧,草木灰、稻草都是寶,科學種地更牢靠。不同地塊有講究,山區坡地注意排水,平原田壟要起高。我個人覺得,老把式的經驗得聽,但也得看天看地靈活變。
下個月7月11日就入頭伏,黃瓜7月14日前、豆角7月15日前得下種。收藏好泡種時長和播種深度表,照著做準沒錯。轉給種菜的街坊,伏天搶這一天,秋后多摘一筐鮮。
要是拿不準自家地塊啥時候合適,問問村里的老把式。農時不等人,趕緊收拾種子、整好地,別誤了頭伏好時辰。錯過這茬可就難補了,田里的收成,全靠眼下這股子勤快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