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就到小暑節(jié)氣了,地里的紅薯到了關鍵管護期。
小暑一到,天兒會越來越熱,風里都帶著熱浪,就跟火烤似的。有些地方小暑前后愛下暴雨,雨水一多,紅薯地最怕積水,根泡爛了可就麻煩了。老張頭家紅薯地前兩天剛挖了新溝,就是怕雨水積在地里排不出去。
挑沙土地種紅薯就是好,黏土容易存水,沙土地滲水性強,紅薯根能暢快呼吸。紅薯藤長氣根可不是好事,會分走根部養(yǎng)分,難怪以前總說“藤葉旺薯塊小”。李嬸上周給自家紅薯藤翻了個遍,輕輕提起來晃兩下,讓氣根斷掉,養(yǎng)分就往下跑了。
翻藤得掐準時間,七月半到八月半最合適,太早藤嫩易傷,太晚效果就差了。
控旺這事兒得謹慎,去年老劉家紅薯藤長得綠油油,可薯塊小得可憐。后來才知道,后期氮肥用多了,藤蔓瘋長,果實自然長不好。現在大家都學精了,藤蔓躥太快,要么掐尖,要么噴藥,但噴藥得按說明書來。
裂縫施肥可是個巧辦法,薯塊膨大期,順著土縫澆草木灰水,吸收可快了。
還有人用硫酸鉀,一畝地就三斤,可別舍不得,錯過時機產量上不去。
葉面噴肥也挺實用,王大爺用噴壺給葉子噴磷酸二氫鉀,比埋肥省勁多了。
噴葉面肥要趕在早上露水沒干時,每隔十天噴一回,連著噴兩三回才行。不同地塊情況不同,山區(qū)排水要更勤,平原地翻藤得注意別傷著根。
老輩人留下的看云識天氣、挖溝排水這些土辦法,至今還很管用。不過現在有了科學指導,土辦法配上新技術,管護更有譜了。
也有鄉(xiāng)親擔心噴藥把握不好量,或者施肥時間記不準,怕誤了農時。其實只要多問問村里的農技員,或者看看咱的農事指南,心里就有底了。小暑到了,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快來了,紅薯管護可不能松懈。
防積水、巧翻藤、控好旺、施對肥,每一步都關系著年底的收成。去年有戶人家沒做好排水,紅薯爛了不少,今年可都長了記性。咱農民種地,就得跟著節(jié)氣走,把天氣和農時緊緊結合起來。
現在正是紅薯膨大的關鍵時候,多費點心思,年底就能多收幾筐紅薯。我個人覺得,老傳統(tǒng)和新方法就像人的兩條腿,缺了哪條都走不穩(wěn)。
接下來幾天,大家趕緊去地里看看,該挖溝的挖溝,該翻藤的翻藤。拿不準的地方,就找村里有經驗的老人或者農技站的同志問問。只要把這幾步管護做好了,不愁紅薯長不好,收成就有盼頭。
記住了,農業(yè)生產靠的是細心和耐心,每一分付出都不會白費。后天小暑,讓咱們一起行動起來,給紅薯地好好“打理”一番。
關注咱們網易號,后續(xù)還有更多實用的農事技巧分享給大家。農時不等人,抓住關鍵期,才能換來金秋的好收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