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里約熱淚奴
一個大消息。
近日,#2035年全國或有近200萬教師過剩#登上微博熱搜。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高等教育研究院喬錦忠研究團隊測算結果顯示:到2035年,全國將有約150萬小學教師、37萬初中教師過剩。
狼,真的來了。教師的鐵飯碗,即將被打破了。
在此之前,2023年11月,湖南省教育廳就發布了《關于應對學齡人口變化調整優化中小學幼兒園布局的通知》,提出“有序組織幼兒園設并轉撤”,“合理布局義務教育學校”,推進鄉村小規模學校整合撤并,并做好在崗教師的轉崗分流。
教師過剩的重要原因,顯然是出生人口的持續下降。
數據顯示,湖南小學人數自2024年開始下降,預計到2030年將減少46%,到2035年將減少62%;而初中人數也在2024年達到峰值,2030年開始下降,到2035年將減少53%——這個下降比例,用斷崖式來形容不算夸張。
湖南當然不會是孤例。
根據教育部的數據,2022年的幼兒園數量相較于上年減少了5610所。
就像一場海嘯,首先波及的是產房——很多醫院的產科關門了——接下來是幼兒園,再接下來沖擊的是小學、中學、大學。可以想象一下屆時的景象。至于相關產業鏈的影響這里暫不討論。
我認為,教師過剩還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原因,那就是財政吃緊。
各地吃財政飯的人口當中,教師因隊伍龐大而占有不低的比例。一旦財政出現問題,很容易拿這個群體開刀。
近期另一個引發關注的新聞是,為推進義務教育教學改革,教育部決定在全國設立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64個、實驗校192所——這兩天,被納入改革實驗區的多地忙于辟謠,包括南京、天津、合肥、蕪湖等。因為有傳言稱,基礎教育學制將從12年改成9年,即小學4年,初中3年,高中2年。
事實上,這并不是第一次出現學制縮短的傳言,如截圖所示,有專家說,之所以壓縮學制,就是為了讓年輕人早占參加工作,早點結婚生子。
去年某個時候,前央視主持人、樊登讀書會創始人樊登在節目里侃侃而談,大意是,讀初三高三沒用,30歲步入社會太晚了,一個人15歲就應該出來賺錢了。
但我認為還有另一個專家沒說出口的原因,壓縮學制,不就意味著可以減少教育經費投入嗎?當然,也將造成教師進一步過剩。
按照教育部的說法,縮短中小學學制事關重大,需要更加充分的科學研究和論證。同時學制的長短由法律確定,即使開展縮短中小學學制改革,也需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修訂相關法律予以確定——對此,各位可以自行理解。
我由此想到的是,那么,那些師范在讀生的情緒還穩定嗎?
幾個月前,張雪峰在直播中炮轟新聞學:“孩子非要報新聞學,我一定會把他打暈”。
“別報新聞,從中國本科專業目錄里面閉著眼睛摸一個都比新聞好?!?/p>
某種程度上他說的是實話,因為,新聞行業不景氣,而高校時開設的新聞專業太多太濫,嚴重過剩。
但我要說,近幾年大熱的師范專業,一旦衰敗起來比新聞專業更甚。
畢竟,新聞專業包括中文專業有萬金油之稱,什么行業都可進入,近幾年畢業的新聞專業學生,真正進入媒體的很少,多數去了其他行業,畢竟,哪個行業都需要寫材料的嘛。
但師范生呢?
顯然,如果不能去教書,師范生在職場上的競爭力有限,至少不如新聞專業學生——不能拿特例來主事,這里只說現象。
所以,面對出生人口下降、百萬教師過剩的預警,當務之急,是相關高校趕快壓縮乃至裁撤師范專業——這些年,就像高校一窩蜂上馬新聞專業一樣,很多非師范院校也紛紛開設了師范專業——別再誤人子弟了。
根據喬錦忠團隊的數據:從2024年開始,義務教育總在校學生數將會出現快速下降的趨勢。未來已來,這激情澎湃的抒情句式,用在這里卻不無寒意。
我似乎聽到了從教師行業開始的鐵飯碗開裂的聲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