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兩所普通的鄉村學校里,近來多了些頭發花白的身影,他們帶著半生沉淀的經驗與智慧,投身到鄉村教育中。2024年,在農業農村部、教育部指導下,中國建設銀行定點幫扶“老校長下鄉”項目在安康落地。該項目以安康市漢濱區縣河九年制學校和漢陰縣澗池初級中學為首批試點,通過引入重點學校退休老校長與老教師駐校指導,邀請名校結對幫扶,加強軟硬件設施建設,探索出金融定點幫扶鄉村教育行之有效的新模式,煥發了鄉村教育的勃勃生機。2025年4月,建設銀行在農業農村部“老校長下鄉”試點單位座談會上專題介紹了項目模式和經驗,受到充分肯定。
精準對接 優質資源引進來
“農村學校基礎差,老師教學能力和積極性不如城區”“視野窄、經費緊,單靠當地很難發展”“城鄉義務教育差距大”……上述問題是安康鄉村教育的真實寫照。
2024年初,當得知農業農村部和教育部有意與中央定點幫扶單位合作開展“老校長下鄉”項目,建設銀行立即積極對接,經多輪實地考察和反復調研論證,選定安康兩所學校先行試點。經多方努力,為漢濱區縣河九年制學校引入西安愛知中學原校長張劍龍及四位安康市名師長期指導,為漢陰縣澗池初級中學引入西安輔輪中學專家團隊對口幫扶,全面助力學校提升教學和管理水平。
“建行的專業和熱忱打動了我們,為鄉村教育振興出份力,我們義不容辭。”西安教育專家們說道。有了這些“智囊”,被幫扶學校看到了希望。
理念革新 內生動力強起來
建設銀行定點幫扶掛職干部與當地政府、學校密切配合,共同探索針對性幫扶機制,推動項目落地見效。漢濱區建立了以“老校長高頻指導+老教師全勤駐校”為載體的師生共育新范式;漢陰縣推出了“專家駐校+教師跟崗”雙輪模式。
“我是農村出來的,一直想為農村孩子做點事,借這次建設銀行合作項目的契機,圓了我多年的心愿。”老校長張劍龍講道。2024年7月合作以來,他7次駐校指導,觀課評課、開展講座、分析學情、找差距補短板。在他的指導下,學校修訂了教工聘任、德育教育、安全管理等9項制度,管理工作有了基本遵循;提出了夯實職責、量化考核、評先評優等16項具體舉措,改革步伐踏實有力;推出了“134”德育模式、“1345”勞動教育模式和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打開鄉村教育新思路。縣河九年制學校校長劉來聰感慨道:“老校長帶給我們的是整套管理和教學體系。”
自項目開展以來,漢陰縣組織31名教師赴西安輔輪中學開展學科教學、心理健康等專題研修,累計完成7學科、150課時的沉浸式學習;輔輪中學7人團隊在校長徐學芳帶領下,赴漢陰縣舉辦管理藝術、心理健康、名師培養等講座和主題活動,覆蓋780余名教師。“向名校學習,首先要學習其先進理念和管理方法,輔輪中學采用‘學科+心理’模式,打破了傳統學科界限,實現了心理教育的多元化,這些都對我縣辦學有很大啟發。”澗池初級中學校長黃曉紅表示。
躬親示范 師生成長快起來
漢濱區從全市退休教師隊伍中擇優協調4名重點學校資深老教師全勤駐校任教,對29名青年教師結對培養,帶動提升全鎮師資隊伍建設。
“劉大琴老師手把手教我設計‘問題鏈’,課堂提問有效率從30%提到75%。” 青年教師張惠敏的聽課記錄本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師傅”的批注。老教師來友莉著力打造“書香校園”,推出“晨誦-午讀-暮省”閱讀范式,培養學生閱讀寫作習慣。學生已創作600余篇作品,輯成《做最好的自己》和《筆尖上的童年》兩本作集。在老教師指導下,青年教師夏凡獲小學語文素養大賽區級特等獎、市級二等獎,顏小鳳、黃紅麗獲區級中小學英語教師大賽一等獎,大家紛紛表示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來自西安輔輪中學的專家們開展了一場生動而實用的“學科聯動促發展,心理護航育未來”專題活動,以提升鄉村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水平。針對九年級留守學生中考壓力問題,馬麗杰老師指導大家如何將心理干預融入到學科教學中,并現場演示“手指操”等課堂減壓技巧。“聽了馬老師的課,我感覺可以正視壓力了,記英語單詞也一下子容易了很多。”九年級的小琴說道。殷超老師分享的“家校減負協作法”為鄉村教師們破解家校溝通難題提供了可行的實操依據。
軟硬升級 教學環境優起來
在建設銀行幫扶下,試點學校迎來了諸多變化:人臉識別閘機上崗、德育文化墻建成、“關愛兒童之家”成立、閱覽室和多功能廳啟用……“城里學校有的,我們這兒也有啦!”四年級學生周雨彤開心地說道。“以前教研活動得等學生放學占用教室,有了多功能廳,老師們能隨時研討了”,縣河九年制學校教務主任陳靜激動地說,“我們每周還組織鎮內各學校到多功能廳與老教師交流,進一步拓展了‘老校長下鄉’的覆蓋面。”
新學期,兩所試點學校用上了集教學管理、學情分析等多功能于一體的信息化教學系統。“AI批作文、識錯字、評語句,比人工還準;掃描答題卡只用半小時,全鎮學生的學情分析就出來了,能做到精準施教;家長手機上也能看孩子學情。”這套智能化教學軟硬件,正有力縮小城鄉教學差距。西安輔輪中學劉佳怡老師帶來的“人工智能賦能教育發展”講座,系統介紹了人工智能如何優化教學模式,打開了鄉村教師的視野,現場引發熱烈反響。
“老校長下鄉”項目通過引入先進辦學理念,激發出鄉村學校的內生發展動力,讓學校從“輸血”向“造血”轉型,兩所學校2025年中考平均成績較去年均提高25分以上。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心理健康和綜合素質均有提升,讓師生們面對未來也有了更加堅定的信心。(來源:中國網財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