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高凌朗
編輯| 汪戈伐
圖片來自企業網站
6月12日,印度古吉拉特邦發生震驚全球的航空事故。一架載有242人的印度航空波音787-8客機在艾哈邁達巴德機場起飛后不到一分鐘便墜毀,截稿至截稿時只發現1名幸存者。
這起事故不僅成為波音787"夢想客機"投入商業運營14年來的首起空難,更是這一機型全球首架因事故全損的飛機。
消息傳出后,波音公司股價應聲暴跌超過8%。這家曾經代表美國工業實力的航空巨頭,如今正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數據顯示,波音已連續6年出現巨額虧損,累計虧損金額接近360億美元。
另外,波音在全球最大航空市場中國的地位也在持續下滑,自2017年以來未獲得重大訂單,市場份額被歐洲空客不斷蠶食。
在航空運輸需求復蘇的背景下,波音公司卻連年低迷,其現狀不僅導致行業地位岌岌可危,更成為美國制造業競爭力提升的明顯制約。
印度空難發生時,波音787正處在一個微妙的時間節點。
這款耗費數十億美元研發的寬體客機,剛剛在今年4月慶??瓦\量突破10億人次的里程碑。波音曾自豪地宣稱,787實現這一成就的速度超過了歷史上所有寬體客機。
現實卻給了波音一記重擊,據FlightRadar24數據顯示,失事客機起飛后僅飛行了不到一分鐘,信號就在625英尺高度消失。印度民航部門透露,飛行員曾發出求救信號,但隨后失去聯系。
787的安全記錄并非完美無瑕,2013年,日本航空和全日空的兩架787客機在兩周內相繼發生鋰電池故障,導致全球停飛。波音雖然通過電池系統改裝恢復了787的運營,但電池起火的根本原因至今未能完全查明。
從2020年開始,787還因各種制造缺陷多次暫停交付。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因制造缺陷暫停交付;2021年5月,因前壓艙壁存在微小縫隙再次停止交付,持續14個月;2023年2月,又因機身部件問題第三次暫停交付。
印度空難讓787的安全神話徹底破滅。這起事故不僅是787投入商業運營14年來的首次空難,更是該機型全球首架因事故全損的飛機。對于波音而言,這無疑是一個災難性的打擊。
波音737系列的安全問題更加嚴重。2018年印尼獅航和2019年埃塞俄比亞航空兩起737 MAX空難造成346人死亡,導致該機型全球停飛近兩年。
2024年12月,韓國濟州航空737-800客機事故又造成179人遇難。統計顯示,從2000年至今,僅737系列就發生了至少26起空難事故。
根據《智谷趨勢》統計,2024年全球190次飛機事故中,波音產品占了55起,事故率高達28.9%。相比之下,空客的事故率僅為13.1%,還不到波音的一半。
中國市場的變化最能說明波音面臨的困境。多位消息人士透露,中國主要航空公司正在商討購買200至500架空客飛機的大單,交易規??赡軇撓轮袊娇詹少徥芳o錄。
如果成交,這將是中歐航空合作的重要象征,也是中國向美國傳遞貿易立場的明確信號。要知道自2017年以來,波音就未能從中國獲得任何重大新訂單。
2025年波音原計劃向中國交付約50架飛機,但截至3月底僅交付18架。4月份,3架原定交付廈航和國航的737 MAX客機飛到中國舟山后被直接退回美國,吉祥航空的787交付也被推遲。
關稅政策加劇了波音的困境,中國航空公司因為關稅壓力暫停接收波音新機,多變的關稅政策也改變了航空公司的機隊更新計劃。
南方航空4月份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出售10架機齡超過10年的787-8飛機,每架轉讓底價約3.6億元,但這筆交易最終宣告終止。
數據顯示,空客在中國市場份額已升至52.2%,波音降至40.8%,中國商飛占比達到3.5%。更嚴峻的是,空客2030年前的窄體機交付位已全部售罄,而中國商飛C919客機訂單量已達1500架。
波音財務數據充分反映了市場失利的后果。2024年營收665億美元,較2018年巔峰期的1011億美元下降34%。全年交付民用飛機348架,同比下降34%,僅為空客766架交付量的一半。凈虧損118.2億美元,連續第六年出現巨額虧損。
從2019年到2024年,波音累計虧損359.91億美元,創下成立108年來最大六年虧損紀錄。相比之下,空客2024年營收748.85億美元,凈利潤45.78億美元,兩家企業的經營狀況形成鮮明對比。
波音今天的困境源于25年前的一個關鍵決策。1997年波音收購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后,企業基因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18名高管中,10人是不懂技術的職業經理人,7人來自以金融導向著稱的麥道,僅1人來自原波音。麥道前CEO哈里·斯通塞弗搖身一變成為新波音的掌門人。
收購后的波音徹底告別了工程師文化,公司總部從技術氛圍濃厚的西雅圖遷至芝加哥,2022年又搬到華盛頓,越來越靠近政治和金融中心,卻越來越遠離技術創新的源泉。
數字最能說明問題,2020-2023年,波音營銷費用連續4年超過研發費用。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長期維持在3%-5%,這對于一家大型航空制造企業來說明顯偏低。
成本控制已經成為波音的頭等大事,波音將70%的零件和組裝業務外包,甚至將737 MAX的飛行控制系統外包給印度公司。
人才政策的變化更加致命,為了迎合美國的"政治正確",波音在招聘中優先考慮膚色而非能力,大量技術人才被邊緣化或主動離職。
去年6月波音"星際客機"項目的技術故障,讓原本8天的太空任務延長至6個月,最終還是靠馬斯克的SpaceX拯救了滯留太空的宇航員。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稱,波音正面臨創立以來最嚴峻的危機。法國《世界報》更是直言,波音已到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美國聯邦航空局警告,波音的恢復過程可能需要數年而非數月。
全球航空制造業版圖正在重塑,空客產能全面釋放,中國商飛加速崛起,波音的壟斷地位已經成為歷史,留給這家美國航空巨頭的時間確實不多了。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文內信息或所表達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讀者謹慎作出投資決策。
內容溝通請聯系:禾苗 15601300818 (微信同號)
更多內容請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