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線工人的優秀形象說句話
——評長篇小說《夏公富闖開封》人物形象的塑造
原創作者:吳靜
《夏公富闖開封》是作家李濟民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一部長篇小說。該小說塑造了一個樸實善良、樂于助人、勇于擔當的一線工人形象。
- 夏公富一生做過人力車夫,炒過花生,當過鍋爐工。前兩個職業是新中國成立前夕的,后一個職業是新中國成立之后做過的。之前的兩個職業是在兵荒馬亂的時代度過的,正如著名作家劉震云寫《一九四二》時翻閱的時代背景描述的那樣:“1942年,河南干旱鬧饑荒,政府無力救濟災民,甚至秘密撤出河南的軍隊,有意讓日本軍隊占領,把救濟災民的包袱交給日本占領者。日本政客發現了蔣政府的意圖,并沒有急于占領河南。珍珠港事件爆發后,日本占領者出于軍事目的,占領了河南。日本占領者面對河南饑民,采取兩條:要么餓死,要么接受日本人的糧食,但要打中國軍人。作為一個中國平民,接受任何一個,極其痛苦。”
- 為應對饑餓,河南饑民或遠離河南投奔他鄉,或逃荒要飯。夏公富選擇與命運抗爭,餓死也不要飯,更不去接受日本人的糧食。他從長垣來到開封,一路辛酸。人生地不熟,他就地當了一名人力車夫。日寇侵占開封,燒殺搶掠不斷。夏公富再外出拉車有危險,他開了個炒鍋賣花生。
- 不干這門生意也無需動這方面腦袋筋,一干這炒鍋賣花生,夏公富就開動腦筋,他十分注意選食材好的,炒花生時火候也要好,炒的花生送到顧客面前達到又酥又脆又香,每天集市出攤被瘋搶。
- 新中國成立后,夏公富當了工人。他在開封一家國營浴池燒鍋爐,每天千斤煤炭爐火紅旺。夏公富一干就是二十五年,七十多歲才離崗。別人問他累不累,他總是說:“習慣了,一天不干心慌。”他總是干一行,愛一行;干一行,精一行。在安身立命的奮斗過程中,夏公富的勞動者精神風貌由遠及近漸漸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在中國傳統文化里有“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的說法,也有“身教重于言教”的觀點。前者講為父之責,后者講為父之方。夏公富前者后者兼而有之。
- 夏公富告訴子女,咱們家窮,但不能耽誤子女上學讀書。沒有錢,借錢也要供子女上學讀書。就這樣,夏公富的兒子夏維通聽從他的意見,大學畢業走上了從軍入伍之路。
-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這所大學里,夏維通的思想得到了錘練,懂得了軍人的職責和使命,堅定了理想信念,為偉大祖國首都站崗放哨幾十年。有一次夏維通回來探親,夏公富和他長談。
- 夏公富說:“我雖沒文化,但也聽說過一些道理,做人要記住四個字,就是忠孝節義。對國家要盡忠,對父母要盡孝,對妻子要盡(貞)節,對朋友要盡義?!?/p>
從夏公富身上,我們看到中華傳統美德對一線工人的精神滋養。
- 夏公富把忠孝節義當作自己的為人處世之道,他也把忠孝節義當作教育子女成長的一條重要途徑。
- 一個人對國家忠,對父母孝,對妻子(配偶)貞,對朋友義,無疑對家庭和睦,鄰里親近,朋友友善有利,對國泰民安也是有利的,夏公富的形象具有現實意義。
從夏公富的職業生涯里,我們看到兵荒馬亂的年代與和平建設年代有天壤之別。
- 新中國成立之前,夏公富想找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難上加難。饑荒來了,他要逃荒避難;敵寇來了,他不能出去跑拉車。度日如年成了他生命的痛點。
- 新中國成立后,夏公富從事鍋爐工,不再有擔驚受怕的日子。珍惜和平的勞動環境成了他身上明顯的印記。這種人物思維方式的變化,對今天的一線工人或者是打工者來說,珍惜和平勞動環境尤為重要。
夏公富的故事情節里還記錄了他見義勇為,樂于助人的細節。
- 夏公富的鄰居家發生了一件事:孩子不聽父親的話,父親拳打腳踢,孩子身體快撐不住了。夏公富不顧鄰居家父親高興不高興,走到鄰居家父子面前,批評做父親的太過分了,再打下去,會鬧出人命的。鄰居家的父親聞聽此言才肯罷休。鄰居家的孩子說,夏(公富)伯伯救了我一條命。鄰居家的孩子長大了,久久不忘夏伯伯救命之恩。
- 夏公富七十四歲那年,干了一件事令人震驚。有一天,夏公富乘坐公交車。車行在路上,車上一女子喊,錢包被偷了。司機讓女乘客(失主)指認,誰坐在她的旁邊。女失主指認一瘦身子男子。被指認的瘦身子男子不服,破口大罵。車上乘客無人敢應。
- 夏公富看不下去了,幫女失主說話。那廋身男子心虛,拔出水果刀,威脅幫失主說話的人。夏公富突然抓住瘦身男子的胳膊往下按,瘦身男子被壓身底下。這時眾人幫忙摁住小偷送往公安局,錢包歸還失主。夏公富回到家里才發現,自己的胳膊劃破了,鮮血直往外涌。從夏公富身上,我們看到一個又一個閃光點,這個閃光點含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素。
開封不僅有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文化故事,《宗澤守汴京》的愛國故事,還有好黨員好干部好縣委書記焦裕祿的故事,還有《夏公富闖開封》一線工人的故事。
愿史書上有名的故事和史書遺漏的民間故事各得其所,各放異彩。
《夏公富闖開封》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用一句話來表達,似乎表達不完整,我想用說唱詞的方式表達一下我對一線工人優秀形象的敬意:
去哪里?去哪里?不要問我去哪里,不要問我去哪里,反正鬧饑荒,我要離開你。去哪里,去哪里?不要問我去哪里,我要去我要去,我要去開封。我要闖我要闖,我要闖開封。我要謀一生衣食足。晴天一身汗,雨天腳螳泥。夏日留汗堿,冬天結霜衣。鄉親們,待我衣食足,汴梁(開封)有你們一份飯局。
(作者系中國未來研究會研究員)
2025年6月11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