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到今年,特斯拉的銷量已經出現了八連跌。
乘聯會數據顯示,5 月特斯拉中國電動汽車銷量同比下降 15%,共計銷售 61662 輛。該統計涵蓋上海超級工廠生產的 Model 3(參數丨圖片) 和 Model Y 車型的國內銷量及出口量。
據悉,這已經是特斯拉在中國連續 8 個月出現同比銷量下滑。
而且,和之前特斯拉在海外市場下滑不斷,中國市場一枝獨秀不一樣,這一次,不管是中國市場,還是海外市場,特斯拉都出現了明顯的下滑。
比亞迪 4 月在歐洲電動汽車新增登記銷量達 7231 輛,同比上漲 169%,首次超越特斯拉,躋身當地銷量十大品牌之列。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領跑的特斯拉 4 月同期登記銷量 7165 輛,大跌 49%。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在歐洲的關鍵市場如德國、挪威和法國銷量大幅下滑,跌幅甚至達到兩位數。
不只是歐洲,在北美市場,2025年前四個月,特斯拉同比減少9.7%,約1.87萬輛。在全球各國銷量前十的榜單之中,今年1-4月,特斯拉全球各國銷量榜前十陣營中,只有加拿大的銷量同比上漲57.2%,其余各國銷量均下跌。如果這還不能反映問題,那只能說是掩耳盜鈴了。
特斯拉到底怎么了?曾經的那個新能源汽車的引領者到底怎么了?
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就是,特斯拉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的確在下滑,無論是因為自身的內部原因,還是外部競爭環境的原因。
從比亞迪自身來說,它的產品早就失去了當初給人的眼前一亮的感覺,雖然Model 3和Model Y 在去年和今年先后推出煥新版車型,但是既沒有800V高壓平臺,也沒有拿得出手的智能駕駛技術,在配置舒適性的提升也有限,當理想L7已實現全車五屏聯動、蔚來ET7搭載全棧自動駕駛技術時,Model 3的Autopilot輔助駕駛系統仍需額外付費解鎖基礎功能。而且特斯拉的FSD入華之后,表現怎么樣大家也看到了,真的距離國產第一梯隊有很長的路要走。
從外部的競爭環境來說,特斯拉面臨著比成立之初,更為嚴酷的競爭環境,中國市場自不必多說了,坐擁全球最前沿最齊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這里是全球競爭最慘烈、技術迭代最迅猛的紅海戰場。既有比亞迪這樣的全產業鏈的性價比玩家,也有華為的鴻蒙智行、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等在智能化方面做的非常出色的玩家。鴻蒙智行憑借鴻蒙座艙絲滑的跨設備互聯體驗和持續迭代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成功塑造了智能汽車標桿的形象。小鵬汽車靠著出色的智能駕駛實力,在國產新能源汽車行列之中也站穩了腳跟,理想汽車則精準聚焦家庭用戶的核心訴求——舒適的大空間、無里程焦慮的增程方案、周到的座艙體驗,還有小米這樣的新晉玩家,靠著粉絲數量的龐大,生態聯動能力和營銷能力,只出了一款車型就成了爆款。
當然了,肯定還有人覺得,特斯拉在技術方面還是獨步全球,甚至相信特斯拉開放專利,才有國產新能源汽車的今天這樣的鬼話,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特斯拉的競爭力在下滑,它目前最大的優勢就是,它不是中國汽車品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