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最初發于2019.7.14
發現一個規律,每當我說到“荷爾蒙”、“母性”這些詞兒的時候,好多人就會覺得:這是在說什么,荒誕不經.....
但是仍然以為,這些是一個人或者一個團體運行的底層機制。也仍然以為,這些東西比那些簡單的技巧、方法要有趣、有價值的多。
所以,今天我要再說一說
觀點:現在人需要“母性”。
最近有一個節目《樂隊的夏天》,喚起很多人對搖滾的追憶和追捧。搖滾是什么呢?我下個定義:搖滾是因荷爾蒙發生的,一個人對母性的覺醒。(感覺這句話有點逼格)
搖滾的外在行為---折騰、外表特立獨行。。。是什么催的?是荷爾蒙分泌。所以,它的發生,屬于年輕,引發最大共鳴的也是年輕人。內容上加點愛情就更具煽動性。最典型的《黑豹1》、槍與玫瑰樂隊的《 Sweet Child o’ Mine》、何勇《姑娘、漂亮》,你聽節奏,就能聽出激素水平。
這種過量的激素分泌,催得一個(群)人處在亢奮狀態,像喝了酒,想西想東,發生出來,就產生了藝術。但是,第一,激素不可能永遠那么多(特別是這幫人縱欲、喝酒、吸毒,各種壞習慣,都在消耗自己);同時不可避免,不管你多嘚瑟,又終究會被大環境融化(或打擊),直至恢復成常人。
但,不一樣的是,當折騰發生之時,真正的沉淀也隨之產生,這種沉淀的最終就是形成“母性”。什么是“母性”?你體會過,所以你能夠理解;你能夠理解,所以你可以包容。
這就意味著,如果你沒“搖滾”過,就很難具有深刻的高質量的“母性”,缺土壤。
現在的人們,為啥普遍渴望母性?這是因為,快節奏、目標導向過重的環境規則,令人充滿了被迫的壓力,這是一種極大的、持續的消耗。你需要有人說說話,有時間說說話,說了能夠被懂,這是對自己的放松和補給。
可是卻發現:第一,都商業化了(心理輔導師、教練.....一小時500-20000都有);第二,即使給錢,貌似這幫人多名不副實,假模假樣的,并且名氣越大,越地氣不接,并不能讓我放松.....
所以,你需要有人理解你的煩惱,但是喝了雞湯,卻感覺總是隔著一層,積極心理學、教練、GROW技巧這些,見多了后,只是讓人覺得敷衍。
你渴望卻無助。
“我依然在你身邊,看著你,就像水和岸一樣,靜靜地看著你,感覺著你”,我第一次嘗試深入理解教練這個事兒的時候,腦子里想起了這段歌詞,來自齊秦《水岸》。
逐漸,就意識到:當我習慣被別人的激情點燃和灌輸,是不是等于習慣了被綁架呢?而被奉為偶像的這種培訓師,他們自己又累不累呢?是真的有這個能力做偶像,還只是激素分泌過剩呢?(這就是我年輕時搖滾的批判思維)
于是,什么是好的培訓師/心理咨詢師/教練?如果能有理解、包容和激發,倒是真正有點希望幫助一個成人開始卸下包袱,相信自己、重換新顏。
但,什么樣的人才可以有這個素養呢?答案是---具備母性!無論它是商業的“教練”、“心理輔導師”,還是非商業的“家人”、“朋友”、“愛人”。
母性,它的實質是因由閱歷、敏感而產生出的一種最高級的交流語言,它不囂張卻給人無窮力量。
“就像一道婉約無盡的清溪,無聲無息輕輕流進我心底”
你覺得如果真獲得這種感覺時,你是否可以改變那種狀態:“有一個人,名叫沉默,獨自靠在墻的角落,看著人群,聽著旋律,不知他在想什么”(知道這是誰的歌兒嗎?)
于是令到你,“拋掉舊鞋、再嶄換新顏,那才是你所找尋的世界!”
所以,搖滾沉淀母性,而母性又能讓你再次找到新生的感覺!
我是蘇衛宏,鼓吹母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