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晴天霹靂:肺癌確診伴腦轉移(2015年8月)
2015年夏天,開封的孫阿姨在帶孫子時突感上樓氣喘,回到老家休養后癥狀加重。恰逢淮河醫院下鄉義診,檢查時醫生卻支開她單獨談話,丈夫強作鎮定安慰"不是大問題",但CT、MRI等一周的密集檢查后,8月12日活檢報告赫然顯示"左肺腺癌"。更糟的是,兩天后的腦部MRI發現左枕葉轉移灶,手術希望徹底破滅。"姐夫還說切掉就好,誰知道連手術機會都沒了。"回憶起確診場景,孫阿姨仍眼眶泛紅。
轉入腫瘤科放化療后,副作用接踵而至:嘔吐不止、記憶衰退,體重驟降。"那時候喝口水都反胃,腦子整天昏沉沉的,真覺得熬不過去了。"就在全家陷入絕望時,一位尉氏縣的病友帶來了轉機——推薦他們嘗試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的中醫治療。
二、絕處逢生:中醫治療創造轉機(2015年9月起)
2015年9月30日凌晨,丈夫帶著外甥、侄子驅車趕往鄭州。"路上我一直喊慢點開,可他們生怕耽誤一分鐘。"初診時孫阿姨已虛弱到需要攙扶,袁希福院長和于大夫的耐心問診卻讓她第一次感到安心。堅持服用中藥半年后,嘔吐癥狀明顯減輕;治療一年時復查,肺部結節竟完全消失。"中藥喝著心里踏實,就像有根救命稻草抓著。"
治療期間,醫護的心理疏導成為關鍵支撐。袁院長常勸她:"今天開心是一天,明天開心也是一天,攢著攢著一年就過去了。"這種"過好當下"的智慧,讓孫阿姨逐漸卸下心理包袱。她開始有意識地調節情緒,甚至主動開導同病房的病友。
三、重生九年:從幸存者到助人者(2015-2024)
2024年4月,在"袁希福老中醫千例癌癥康復患者龍年中國行"開封站活動現場,74歲的孫阿姨含淚感慨:"當年同病房4個人,有的比我狀況好,可現在只剩我了。"如今她每天上午刷手機看新聞,下午約老友打牌,家人變著法子做她愛吃的飯菜。"現在我是全家重點保護對象。"她笑著展示手機里孫子的照片。
更令人動容的是,康復后的孫阿姨成了"抗癌宣傳員",先后介紹二十余位病友求診。每當看到有人康復,她都比自己治病時還高興。"我們能活下來都是有福的,得把這份福氣傳下去。"活動次日,她特意帶著袁院長游覽開封古城墻,九年前那個奄奄一息的病人,如今步履矯健如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