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政壇最近發生了件極其重大的事情。
就在李在明坐上韓國總統寶座剛一周的時間,共同民主黨的議員們就丟下一顆重磅炸彈:一紙提案要求徹底廢除存在了整整80年的韓國最高檢察機構,大檢察廳。
這可不是對體制的修修補補,而是要連根拔起、斬草除根。要知道,之前文在寅也想要動最大檢察廳,但文在寅選擇的是慢慢推進,就是怕太激進受到反彈。
李在明這一次屬實是太狠太果斷了。
怪物般的檢察院系統,李在明的解決方式
這韓國的檢察系統,到底是個什么樣的“怪物”?
韓國的檢察官擁有特別大的權利,他們可以無需依賴警方配合,直接對包括總統、財閥大佬、高層官員在內的任何人啟動獨立調查。
光是這一條就很嚇人。而且,他們對國家的人事任命有著巨大的隱性影響力,甚至能實際左右內閣成員的提名。
檢察總長的實際權力常常被認為超越了名義上的上司,法務部長官。歷史上不少重大政治動蕩,比如盧武鉉前總統的悲劇、樸槿惠的彈劾風暴,背后都有檢察系統的身影。
這個從1948年韓國建國就伴隨而生的機構,幾十年盤發展下來,早已成為誰也輕易動不得的政壇“定海神針”。
過去的總統,不是沒想過對大檢察廳動手,但結果要么被它狠狠反咬一口,要么只能低頭選擇妥協共存。
文在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文在寅當年提拔了時任檢察官的尹錫悅去主導對樸槿惠的調查,本想借檢察的力量辦事,沒成想尹錫悅卻因此聲名鵲起,積累起巨大聲望,最后成了競選對手并成功當選總統。
文在寅還試圖通過任命自己信任的法務部長官去“溫和引導”檢察系統,但這反而引發了更激烈的內部對抗,尤其是“秋尹大戰”那段,斗爭白熱化到舉世皆知。 最終結果是,文在寅改革努力未能徹底,反而促使自己的“對頭”尹錫悅走上總統寶座。
這段經歷清楚地證明了一點:對大檢察廳過于溫和或寄希望于間接控制,效果有限,風險巨大。
有人形容李在明的解決方案不是修籠子,而是拆地基。
李在明這次出手,到底有多徹底呢?看方案內容就一目了然,幾乎沒有任何妥協余地。
他不僅要把最高層的大檢察廳廢除掉,連下面的高等檢察廳、地方檢察廳也要全部撤銷!這相當于把整個舊體系推倒重來。取而代之的新方案是:把原來檢察系統的核心權力拆分開來,交給三個新組建的獨立機構。
新的“法務部檢察處”會保留最基礎的案件起訴功能;最重要的犯罪調查權將被轉移給新設在行政安全部下面的“重罪調查局”;同時設立一個直屬于總理辦公室的“國家調查委員會”,負責協調不同調查機關的關系并進行監督審計。
這個力度,這可不是在舊體系上縫縫補補,而是從根本上瓦解了原有檢察系統超然獨立的權力根基,速度還要求極快。
可以說,李在明這次的行動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做到“斬草除根”,不給舊勢力留下反撲的空間。
李在明的底氣,改革可能帶來的問題
那么問題來了,憑什么李在明有底氣這么干?
因為他和執政黨在國會里掌握了絕對優勢!共同民主黨本身就有171個議席,加上其他友黨的支持,在總共300個席位的國會里穩穩超過了控制改革進程所需的多數票門檻。
這使得他想要推動的法律,幾乎不存在實質障礙。黨內已經有人放話“幾個月內完成改革”,實際操作起來甚至可能更快。這政治上的優勢是根本保障。
而理解李在明敢于采取如此強硬手段,還要看他這個人成長經歷。他不是傳統意義上從政治世家長大的精英人物,而是從社會底部一步一步走上來的狠人。
他少年時家境貧困,曾不得不輟學做童工補貼家用,這段經歷非常艱難,甚至在一場工廠事故中導致左臂永久傷殘。但憑著頑強意志,他靠自學最終考上了大學,成為人權律師并踏入政界。
他在地方執政時推行“免費校服”、“青年津貼”等有強烈福利色彩的政策,即便被批評有“民粹”傾向也毫不動搖。當市議會試圖否決他的提案時,他有時甚至會發動支持者去包圍議員辦公室施加壓力。
這些經歷都說明,他本質上是一個在規則允許范圍內極其善戰、甚至敢于打破常規套路的政治人物,有著強烈的目標導向和不懼對抗的意志。
而李在明長期被檢方調查(如城南市開發案、涉朝匯款案等),司法壓力也強化了他對體制的敵意。
以上種種原因迫使李在明剛一上臺便緊急推動司法改革。
當然,如此巨大的體制改革不可能沒有隱憂。批評者和觀察家們已經開始提出合理的擔憂。
最大的焦點在那個嶄新的“國家調查委員會”身上。這個被設想放在擁有行政實權的總理辦公室下面的機構,被賦予了監督、審計、協調、甚至起草相關法案的權力,范圍非常廣。
這引發了對可能形成新的“超級權力機構”的疑慮。
同時,雖然旨在分離檢察權力,但將核心調查權納入以總理為首的行政機關序列,也可能在將來帶來行政權力過度干涉調查權的新風險。
畢竟在韓國過往的政治生態中,權力集中總是伴隨著權力的濫用。
改革解決了舊問題,但也帶來了新的問題。這需要李在明靠著時間來慢慢解決和完善。
不論結果如何,李在明當前強力推行的這場檢察體系改革,其歷史意義都不容低估。
它不僅僅是針對一個行政機構的調整,更像是韓國自民主化以來,在徹底厘清權力邊界、限制特權階層這條道路上的一次重大嘗試。
從金大中、盧武鉉到文在寅,韓國的進步力量一直在嘗試推動司法體系的現代化和獨立化,卻一再在強大的舊有檢察體系面前遭遇重大挫折甚至反噬。
這一次,李在明沒有選擇文在寅那條相對迂回的路線,而是直接瞄準了舊體制的核心權力結構,試圖用一場顛覆性的拆分方式,徹底終結其77年的強勢地位。
這場改革的高風險性和高強度,反映了韓國政治內部深刻積累的結構性矛盾,以及打破這一歷史問題所需的勇氣。
舊體系的支持者或許還在通過各種渠道表達抗議,但在掌握了國會絕對優勢的李在明面前,他們的力量似乎并不夠。
這次改革將要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李在明能否成功也值得商榷。
但無論如何,李在明已經用行動證明,在對“大檢察廳”的強硬態度上,人們之前確實小看了他的決心和手腕。
由于平臺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參考資料:100秒了解韓國當選總統李在明 央視網快看 2025年6月4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