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援引韓聯社報道,面對特朗普政府要求高達25%的全面汽車進口關稅威脅,韓國外長提名人趙顯緊急表態:力爭在八月期限前與美方達成協議。就在同日上午,總統李在明親自主持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核心議程是戰時作戰指揮權的移交進展。
距離特朗普揚言在八月全面開征25%汽車進口關稅的最后期限已近在眼前。這個數字令首爾如芒在背。韓國外長提名人趙顯在國會聽證會上傳遞出的信息直白而急切:他“相信”能在八月前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這遠非一份可有可無的承諾,而是韓國經濟頭頂懸著的利劍即將落下的危險信號。韓國經濟嚴重依賴對外貿易,出口占比常年接近GDP的40%。
李在明(資料圖)
去年韓國對美汽車出口額超過200億美元,約占美國進口車輛的18%。換言之,幾乎每五輛進入美國的進口汽車中就有一輛來自韓國。如此巨大的貿易體量遭遇25%的關稅重擊,韓國支柱產業的利潤空間將被瞬間壓縮至危險邊緣。更令韓國決策層窒息的是,這不是第一次面對“特朗普關稅”。回想2018年,時任總統文在寅政府為換取鋼鋁關稅豁免,被迫同意對美鋼鐵出口實施配額限制。痛苦的記憶尚未遠去,更高昂的價碼已然擺上桌面。
就在趙顯放話之際,青瓦臺內的氣氛同樣繃緊??偨y李在明親自坐鎮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專門聽取了戰時作戰指揮權移交工作的詳細匯報。總統直接關注這一軍事核心議題,信號不同尋常。將指揮權由駐韓美軍轉交韓軍自身,在韓國政壇歷來被塑造為關乎國家主權與尊嚴的里程碑式目標。李明博政府時期曾設定2015年收回目標,后文在寅政府調整目標為“在任期內達成具備完全能力收回指揮權”,但進展緩慢。
戰時指揮權談判的核心阻力在于華盛頓對韓軍獨立指揮體系可靠性的深度懷疑。美方反復強調移交需滿足“雙方同意的條件”——特別是韓軍展現獨立應對全面戰爭威脅的強大能力。這一標準本身就成為一道難以逾越的關卡。五角大樓內部評估報告持續指出韓軍關鍵能力,特別是聯合全域反導能力與大規模傷亡處理系統,均與美國主導的戰時需求存在明顯代差。
李在明(資料圖)
雙重壓力之下,李在明政府的戰略重心顯露出來。在關稅博弈場上,趙顯的發言表明韓國正尋求達成一個特定領域的貿易協議來抵充廣泛的關稅威脅——聚焦點或為特朗普競選期間重點提及的關鍵領域,如限制電動汽車補貼甚至設定汽車出口配額上限。但關稅僅僅是經濟層面的第一層壓力,李在明同步強力推進的指揮權移交議程,更深層地指向美韓同盟結構性的再平衡。
在華盛頓持續推進“印太戰略”、強調盟友分擔安全責任的背景下,韓國尋求增強自身軍事主導權具備戰術合理性。然而現實冰冷。即便在美國前防長馬克·埃斯珀等強硬派人士眼中,韓軍獨立指揮體系能否在戰時有效運作仍是個問號。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歷次模擬推演報告數據也客觀反映了韓軍能力的短板,特別是在面對高強度沖突時的獨立指揮效能不足。
韓國正處在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十字路口。華盛頓的經濟大棒高高舉起,盟友關系中的深層結構性矛盾也再次浮出水面。趙顯或許能在未來幾周爭取到一個暫緩關稅的方案,但需要付出的代價很可能遠超鋼鐵配額那般簡單。與此同時,戰時指揮權的移交進度無法依靠政治家的信心加速推進,最終取決于實實在在的能力建設達到美軍定下的嚴格門檻。八月關稅的倒計時鐘聲滴答作響。
李在明(資料圖)
特朗普政府經濟團隊近期已放風,若韓方讓步不足,不排除關稅如期生效。韓國汽車廠商憂心忡忡的研究報告顯示,25%的關稅會削弱其在美產品近30%的價格優勢。當貿易制裁這把經濟利刃與盟友間核心軍事權力的深層博弈同時發力,首爾面臨的壓力不僅是經濟數據的波動,更是關乎其在中美激烈競爭格局中的戰略定位和未來空間——每一點都重達千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