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過億!開工大吉!”
在鄭州某影視拍攝基地內,開工禮炮此起彼伏的聲響,密集程度絲毫不亞于春運期間火車站此起彼伏的汽笛聲。
誰能料想,這個曾經以"農業大省""交通樞紐"聞名的地方。
如今竟能取代 當橫店的資深劇組還在為"今天拍古裝戲還是民國戲"猶豫不決時。 鄭州片場的導演們早已帶領演員團隊,接連打造出多部霸占各大平臺熱播榜單的爆款作品。 在連綿不斷的"action"喊聲中,那些曾經擠滿橫店影視城的俊男靚女們,如今正活躍在這座新興"短劇之都"的各個拍攝現場。 這般景象,難免讓人心生疑惑: 這座扎根于金色麥浪中的城市,究竟憑借什么魅力吸引了上千名演員、上百個劇組在此聚集創作? 01 若要追溯鄭州短劇產業的發展歷程,絕非始于當下如火如荼的盛況。 早在2023年,河南本土就已孕育出"十三州府"等專注短劇制作的文化傳媒企業。 隨著聚美空港等專業拍攝基地陸續建成,更是吸引了眾多劇組前來取景拍攝。 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鄭州逐漸成為眾多短劇制作方的首選之地。 短劇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為鄭州帶來了豐富的劇組資源。 更在短時間內,為鄭州乃至整個河南的演藝市場輸送了大量顏值與實力兼備的專業演員。 要知道,這些演員此前多在橫店、北京等傳統影視基地謀求發展。 但由于"僧多粥少"的行業現狀,這些"配角""龍套"演員很難獲得突破性發展。 值得慶幸的是,短劇的興起為他們開辟了全新的職業道路。 得益于短劇"周期短""見效快"的商業模式,這些演員往往能獲得遠超從前的收入。 在當前短劇市場中,戲份較重的女配角日薪可達千元以上。 一些男性"特約演員"的日薪也能達到800元左右。 如此豐厚的回報,自然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優秀演員匯聚鄭州拍攝基地,進一步推動了當地短劇產業的蓬勃發展。 面對鄭州短劇市場的火熱態勢,當地政府也及時出臺了一系列產業發展規劃。 2025年5月,鄭州市正式提出打造"微短劇創作之都"的戰略目標。 規劃中明確提出要通過短劇與地方特色相結合,借助短劇熱潮帶動文化、旅游等相關產業協同發展。 對于未來短劇市場的發展規模,規劃更是提出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數字。 要建,就要建成百億級產業規模! 如此宏大的發展藍圖,在令網友驚嘆之余,也不禁讓人產生疑問。 鄭州究竟具備哪些獨特優勢,能夠成為短劇產業的"新沃土"? 02 從傳統農業大省的省會,華麗轉身成為"短劇拍攝之都"。 鄭州的這場蛻變,一方面得益于短劇行業的爆發式增長。 另一方面,則源于其自身獨特的競爭優勢。 這些優勢,可以用八個字精準概括: 區位優越,性價比高。 首先,作為中原腹地的核心城市,鄭州的交通網絡可謂四通八達。 多條鐵路干線在此交匯,使其成為全國鐵路網的重要樞紐。 再加上日益完善的航空港設施和發達的公路運輸體系。 如此便捷的交通條件,自然為各地短劇劇組的聚集提供了極大便利。 各類拍攝器材和物資也能通過發達的物流網絡快速運抵鄭州。 其次,作為快速發展的新興城市,鄭州的生活成本具有明顯優勢。 相較于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鄭州的物價水平更為親民。 這對于收入處于中等水平的短劇演員來說,無疑是個宜居宜業的理想城市。 對劇組而言,這樣的"成本優勢"更具吸引力。 由于較早布局短劇產業,鄭州的拍攝基地專業化程度較高。 加之相對低廉的場地租金和生活成本,能為劇組節省大量制作經費。 其他日常開支如交通費用等也更為經濟實惠。 這些成本優勢,正是鄭州吸引短劇產業聚集的重要原因。 除了這些硬件條件外,鄭州乃至河南還擁有一項不易察覺的"軟實力"。 那就是這片土地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 自古以來,中原大地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 千百年來積淀的文化基因,深深影響著生活在這里的人們。 時至今日,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仍在為文化事業貢獻著力量。 據某知名網絡文學平臺統計,河南籍網絡作家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而基于網絡文學改編的短劇,在這片文化沃土上生根發芽,自然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正是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造就了鄭州如今蓬勃發展的短劇市場。 但正如事物都有兩面性,鄭州短劇市場繁榮的背后,也潛藏著不容忽視的隱憂。 03 在鄭州短劇產業鏈不斷完善和發展過程中,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百舸爭流的喜人景象。 但一些潛在問題也在考驗著這個新興產業的發展前景。 首當其沖的是演員市場的供需平衡問題。 作為短劇制作的核心要素,演員的素質直接影響著作品質量。 隨著大量演員涌入市場,難免會出現"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 一旦這種情況加劇,不僅會導致行業內惡性競爭,更可能迫使大批演員離開鄭州。 如何平衡不同層級演員的薪酬待遇和發展空間,成為擺在行業和監管部門面前的一道難題。 其次,作為新興的藝術形式,短劇行業必然要經歷從"藍海"到"紅海"的發展過程。 在初期的野蠻生長后,市場內部難免會陷入同質化競爭的困境。 實際上,當前的短劇行業正快速步入"內卷時代"。 飽受詬病的"題材雷同""套路相似"等問題,已成為眾多創作者亟需突破的創作瓶頸。 如何讓"爆發式增長"的短劇產業避免"曇花一現"的命運,確保行業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這需要市場、行業和政府三方通力合作,共同應對。 04 從金黃麥浪到聚光燈下,從默默無聞的群演蛻變為日進斗金的短劇新星,從閑置的工業廠房變身為熙熙攘攘的影視片場。 鄭州,與這片熱土上拼搏的追夢者們,正在用實力向世人宣告: 人生的華麗轉身,往往只需要一個恰到好處的舞臺。 當下的鄭州,恰似那些勵志短劇中逆風翻盤的主人公: 身披"農業大省"的傳統外衣,卻在數字時代的浪潮中牢牢握住了"短劇新貴"的發展機遇。 不可否認,前路依然布滿荊棘,行業同質化、惡性競爭等難題,仍在阻礙著產業升級的步伐。 但就像永不熄滅的片場照明燈,總有人在困境中探尋突破的曙光。 我們期待,在中國短劇發展的輝煌篇章里,這座中原古城必將留下濃墨重彩的"造夢之城"印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