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4日,廣州)在智能出行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廣汽傳祺與華為宣布,雙方聯合開發的全球首個機場出發層泊車代駕VPD(Valet Parking Driving)技術試點于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正式落地。搭載華為乾崑智駕系統的傳祺向往M8乾崑成為首個試點車型,通過"下車即走"的顛覆性體驗,徹底重構了機場出行場景,為全球智慧交通提供了中國方案。
一、顛覆傳統的"下車即走"體驗
作為全球首個在機場出發層實現VPD技術的應用案例,傳祺向往M8乾崑通過技術創新解決了旅客長期面臨的"停車難、找車煩"痛點。當車主駕車抵達白云機場出發層專用下客點后,只需通過手機APP一鍵啟動泊車代駕功能,車輛即可自主完成從出發層到地下停車場的全流程操作:在復雜車流中精準規劃路徑、智能應對閘機通行、靈活避讓行人和其他車輛,并最終泊入最優車位。返程時,車輛更能通過遠程召喚功能,自主規劃路徑至電梯廳旁的上客區迎接用戶,將傳統耗時20分鐘以上的停車流程壓縮至3分鐘內,相當于為每位旅客"憑空"創造了20分鐘的行程冗余。
這種"禮賓司機式"的服務不僅提升了機場通行效率,更通過全場景覆蓋的智能交互為用戶帶來尊貴體驗。例如,家庭送機場景中,車主可直接在出發層下車陪同親友辦理值機,省去往返停車場的奔波;差旅人士則能利用節省的時間在貴賓廳從容候機,徹底告別停車場內的焦慮尋找。
二、硬核技術支撐復雜場景應對
白云機場作為年旅客吞吐量超7600萬人次的國際樞紐,其出發層的復雜交通環境對智能駕駛系統提出了極高要求。傳祺向往M8乾崑搭載的華為乾崑智駕ADS 4.0系統,通過192線大激光雷達+800萬像素雙目攝像頭+4D毫米波雷達的多傳感器融合方案,實現了對道路環境的360度無死角感知。其端到端神經網絡算法可提前0.5-2秒預判潛在風險,在80km/h時速下仍能完成緊急避障,反應速度比人類駕駛員快0.3秒。
值得關注的是,車輛搭載的全向防碰撞系統CAS 4.0已累計避免超過200萬次潛在碰撞,覆蓋全時速、全方向、全天候的防護需求。例如,在暴雨天氣下,激光雷達仍能精準識別3米外突然竄出的電動車;在停車場內,系統可自動識別異型障礙物并觸發側向閃避,確保泊車過程萬無一失。這種"類人化"的駕駛決策能力,使車輛在機場出發層、停車場等復雜場景中表現得比人類駕駛員更穩定可靠。
三、技術-場景-生態的三重協同創新
此次試點的成功落地,不僅是單一技術的突破,更是交通基礎設施與智能駕駛深度融合的典范。白云機場為此對出發層道路及停車場進行了針對性改造,通過與華為乾崑智駕系統的數據互通,實現了車位占用率實時更新、最優路徑動態規劃等功能。數據顯示,試點期間單輛車泊車效率提升70%,出發層車輛滯留率下降40%,間接緩解了周邊道路交通壓力。
這種創新模式也為未來智慧交通提供了可復制的范本。據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靳玉志透露,VPD技術的底層邏輯具有普適性,未來將擴展至高鐵站、商場、醫院等場景,并覆蓋自動充電、洗車等衍生服務。廣汽傳祺則計劃在2025年內將VPD功能推廣至更多車型,并逐步實現L3級自動駕駛的商業化應用。
四、開啟智慧出行新時代
隨著傳祺向往M8乾崑首批車主交付儀式同步啟動,這場由廣汽傳祺、華為、白云機場共同推動的變革,標志著中國汽車智能化技術從"功能堆砌"向"用戶價值創造"的轉型。通過將智能駕駛技術嵌入真實出行場景,VPD技術不僅重新定義了機場出行的效率邊界,更以"全維安全+千人千面"的智慧生態,為未來城市交通治理提供了新范式。
正如行業專家指出,廣汽傳祺與華為的合作模式("硬科技+場景化")正在打破傳統車企與科技公司的合作邊界。從傳祺向往M8乾崑的機場VPD試點,到即將量產的1 Concept車型搭載L3智駕,雙方正以"技術普惠"為目標,推動智能駕駛從高端配置向全民可用的方向邁進。
結語
當第一輛傳祺向往M8乾崑在白云機場出發層平穩駛離,人類距離"出行自由"的終極目標又近了一步。這場始于廣州的技術革命,不僅是中國汽車工業智能化進程的縮影,更將為全球智慧交通發展提供"中國答案"。隨著VPD技術的規?;瘧?,我們有理由期待,一個更高效、更安全、更人性化的出行時代正在加速到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